北京如何面对升任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 | 经济 | DW | 26.04.2010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经济

北京如何面对升任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

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公众对于中国在世界银行中的投票权比重明显增加,都十分关注。几乎没有一家主流媒体放过这个主题。但仔细读来,各方见仁见智,强调中国影响力增加的不少,但另类的疑虑也纷至沓来,这其中也包括来自中国国内不同的声音。

世界银行决定提高中国在该行投票权,使北京成为第三大股东之后,中国官方媒体一片欢呼叫好之声。而中国民间互联网上,也出现了类似"中国对外的分量增加了,但对内的不平等应该怎么办"的疑虑。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增加了,北京会如何对待这一份影响力呢?德国发展政策研究所国际处处长彼得-沃尔夫(Peter Wolf)提出分析认为:"对北京而言,主要的效应在于影响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走向。这是一柄双刃剑。但北京也知道一旦进入了这个角色,完全逃避自己的责任也是不行的。比方说不久将开始就各国向救助穷国基金缴费的谈判,就是如此。这个基金上次缴费协议明年即将到期。但这个基金的一个很大收益者正好是印度。"

对内低调,防止变成冤大头

中国成为第三大股东之后,自然要按比例提高自己对从属于世界银行的许多缴费项目的权重。针对这一点,在中国国内官方媒体一片叫好之声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中国网络媒体提出了一定的质疑。他认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高,可喜可贺,但目前欧美等发达国际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提出中国需要承担大国责任,中国在获得相应权利的同时,也会承担更多的义务。这位来自上海的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很大,但是人均的富裕程度却远不如发达国家,因此,在考虑权衡自己对世界银行的态度时,必须首先从本国利益出发。

彼得-沃尔夫先生对此的看法是:中国并不希望在自家国内营造过大的正面效果。"这样会给人以现在为对付危机要出钱了,中国就自然成了冤大头了的印象。这样的印象在中国国内并不那么受欢迎。同时对外,中国也不希望因此过于被认为靠近工业化国家。现在已经有一些发展中穷国对新兴经济体有看法,认为这些新兴经济体很有可能未来会与工业化国家沆瀣一气,无视发展中国家利益,做出相关的决议。"

要发展,不要干涉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中国官方谈判代表,包括中国财长谢旭人在内,在发表政见的时候,始终强调了发展中国家整体在世界银行中的投票权重增加,尽可能突出中国此次在世行中地位提高,将会有助于所谓南南合作。但问题在于:影响力增加了的中国在世行中,到底会在哪些方面,和形象并不那么好的工业国家形成对照,乃至对抗呢?彼得-沃尔夫认为:"中国始终强调所谓不干涉内政原则,以此和西方相区别。特别是在世界银行框架内,原有G7工业国家始终坚持:要发展援助,就不能没有条件,不能不讲究人权,社会权利和环境保护,政府善治等等原则。而中国也许在人权问题上,还能勉强同意;但一旦涉及到反腐败的所谓政府良政问题,就会和西方工业国家背道而驰。"

作者:一通

责编:洪沙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