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残疾人首先要尊重 | 媒体看中国 | DW | 05.09.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关心残疾人首先要尊重

北京残奥会周末正式开幕。莱茵信使报详尽报道了北京清河一名现年53岁的妇女自1962年因脊椎受伤截瘫以来的艰苦人生经历,残奥会前,她的一家得到政府照顾。接着,该报谈到北京为残疾人采取的市政措施及中国残疾人面临的问题:

万盆鲜花迎残奥

万盆鲜花迎残奥

"北京有一百万残疾人,有三百个康复医院,分布在18个区县。首都正在成为'无障碍'的都市,修平了人行道边缘、建造了适合残疾人的过街天桥、123个地铁站有残疾人通道、16条线路上的四百辆适合残疾人的公共汽车及六十辆残疾人专用出租汽车可供使用,为坐轮椅的人改造了酒店。北京耗资六百万欧元,从天坛到长城,在六十处名胜古迹修建了轮椅能自由行走的通道。

但在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问题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中国报纸现在也提出了过去只有外国人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在平时看不到残疾人?答案显而易见,因为残疾人的体态特征受到歧视,也因为他们一出家门,就没有适合他们的环境。官方的残联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说,中国18岁以上的残疾人中有半数抱怨说受到歧视。这样的统计数字也许经过了美化。甚至在受到优待的北京,二十万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中只有七万人有工作。"

法兰克福汇报也注意到残奥会前中国对残疾人的关心,该报说,"看来北京要利用残奥会,在对待残疾人的问题上促成文化观念的转变。中国不仅缺少适合残疾人的地铁车站和办公楼,更严重的是广大居民阶层对残疾人有一种情感上的疏远"。所以,法兰克福汇报认为,要改变这一切,"当然是一项很矛盾的事情":

"最近几十年的政策给中国社会打上了完全不同的烙印。官方公布的中国8300万残疾人几乎不出现在公众眼中,因为他们仍然被人视为社会破损的一面,他们自己往往也这样看,产生这种看法是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能履行赡养父母的中国传统义务。过去的'残疾人工厂'大多在竞争中关闭,尽管'反歧视法'已经更新,但今天不仅企业、甚至学校都拒绝接收残疾人。

China Sklavenarbeit Verletzter bei Hongtong

2007年,山西公安部门救出被拐骗到窑场充当奴隶的民工。这些奴工中的一些人有智力残障

这是近年来中国社会越来越强烈地一味追求健全、美貌、天赋和特长的结果。在此过程中,经济和政治动机紧密交织在一起。资本主义的适者生存与国家人口政策相结合,这一政策阻止有遗传基因问题的男女结婚或要求他们结扎和堕胎。

现在国家要求承认并尊重残疾人,但同时国家认可的人类学理论又架空了这一要求。八十年代末,这一矛盾达到的程度从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当时邓朴方领导下的中国残联为残疾人争取到很多改善条件的实际利益,但同时又要求制定防止畸形胎儿出生的法律。"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