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大选是改善俄美关系的契机?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29.02.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俄罗斯大选是改善俄美关系的契机?

围绕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近几年来一直风波不断。无论是关于北约东扩,美国支持乌克兰的尤先科政府,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还是在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体系以及最近的科索沃独立问题上,俄美之间都存在矛盾,两国关系也由于这些问题而更趋紧张。

他们在彼此眼里看到了什么?

他们在彼此眼里看到了什么?

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普京2001年夏天在斯洛文尼亚的首次会晤其实气氛相当友好,两人似乎很谈得来。"我能够触及到他的灵魂深处。"这是布什总统将被载入史册的又一句话。他说,他通过普京的眼睛看到了他的灵魂,并由此确信,普京是一个会全心全意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人。在2001年的那个6月里,布什向世界宣布,美国和俄罗斯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责任。

布什曾说:"同普京总统的会晤是美俄关系朝着建设性方向发展的重要一步,不仅是这两个国家,整个世界都将从中获益。"

George W. Bush begrüßt Wladimir Putin in der Sommerresidenz der Bushs

当时的情形也的确看上去是这样的。在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普京在各方面对美国表示支持,并多次重申将和美国共同打击阿富汗的塔利班势力,尽管这也是为了俄罗斯的利益。美国对此表示感谢,但在行动上却看不出什么感激之情。同年12月,就是911袭击之后的三个月,美国宣布退出核武器,生化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条约,因为它限制设立导弹防御体系。

在此后的一年,美国和西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治决策。前美国驻俄大使杰克马特洛克认为,这些决定即使没有直接针对俄罗斯,但也让莫斯科方面感到西方的至少是傲慢无礼,并由此产生了反感情绪。马特洛克在80年代末曾任美国驻莫斯科大使,他说,"让我们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普京主动把俄军从古巴和越南撤回,这并不是在我们的要求下才这么做的。但反观北约,北约吸收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还打算把乌克兰也纳入北约的范围,这无异于让俄罗斯颜面扫地。"

这位大使说,在波兰和捷克设立导弹防御体系虽然是必要的,但必须在广泛的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俄罗斯的反应其实也是预料之中的事。不过,虽然普京对美国的计划激烈反对,但此时谈到新的冷战还为时过早。"如果仔细分析两国关系会发现,其实并没那么坏。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旅游已经放开,许多美国人在俄罗斯经商,并且生活在那里。"

马特洛克并不否认美俄关系还有继续改善的空间。因此两国必须集中精力处理好相关共同利益的问题其中最紧急的就是核武器的问题。"我们必须尽快回到由里根,老布什和戈尔巴乔夫共同达成的军备检查政策上去。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一话题被人忽略,而在最近的7年,双方则开始奉行一种背道而驰的军备政策。"

APEC Hanoi Vietnam George W. Bush und Russlands Präsident Wladimir Putin und Surayud Chulanont (Thailand), Hu Jintao (China), Michelle Bachelet (Chile)

华盛顿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俄罗斯和欧亚项目负责人库钦斯用"紧张但冷却"来形容美俄之间的关系。但他认为有理由相信,这一状况在年内即会得到改变。"首先,我们已经同俄罗斯就和平利用核能的基本问题达成一致,即所谓的123协定。现在就等着总统签字。第二点是更加重要的--俄罗斯马上就要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但是,库钦斯话锋一转,美国国会还需要通过对俄商贸关系正常化,这一点可能不那么容易。但是双方可以利用共同的基础来改善双边关系。尽管在同伊朗的核纷争问题上众说纷纭,但美国情报机构最新的一份报告有助于平息这一问题。美国情报机构认为,伊朗在2003年以后就没有延续其发展核武器的计划。

美国总统大选的三位候选人在俄罗斯问题上都表现地非常的明确。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表示,作为总统,他将会把俄罗斯开除出8国集团,因为8国集团是民主国家的俱乐部,俄罗斯没有资格加入。

民主党候选人,律师出身的希拉里克林顿在最近一次微软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中批评布什政府对俄政策缺乏连贯性。普京的亲信,俄罗斯总统大选热门人物梅德韦杰夫被希拉里看做是普京意欲保留权力的明显之举。"虽然所有的磋商都必须和那个被称作总统的人进行,但是决定却是由普京做成,对这一点,我丝毫都不怀疑。"


DW.COM

  • 日期 29.02.2008
  • 作者 Christina Bergmann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DFhe
  • 日期 29.02.2008
  • 作者 Christina Bergmann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DF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