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堵在哪里?” | 媒体看中国 | DW | 13.05.2010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今天你堵在哪里?”

如今每六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持有驾照。也就是说,全中国有两亿多人可以驾车上路,仅2009年,驾照持有人就剧增2200万。《世界报》驻北京记者在报道这一汽车工业的好消息时,也注意到汽车大发展给中国城市交通带来的乱象:

北京街景

北京街景

"中国人大的一个委员会四月底得到结论说,汽车的兴旺造成1800万人口的北京出现交通梗死。两年时间内,交通堵塞的平均时间已从每天三个半小时增加到五小时。2008年1月,北京允许上路的小汽车有320万辆,现在已达到420万辆。每天还有两千辆新车上牌。博友们写道,中国传统打招呼的用语'吃了吗?'已消失在汽车轮子之下,北京人用手机互致问候时问的是:'你堵在哪里?'

与北京不同,上海一开始就限制私人开车。自1994年以来,上海拍卖汽车牌照,每月只允许数千辆新轿车上牌。尽管有二千万居民,上海仍然能使汽车保有量限制在160万辆以下。四月份,上海市允许8500辆汽车上牌。平均每个车牌的拍卖价格创下了折合4700欧元的记录。

其它城市现在也拉下了制动闸。十月至十二月广州亚运会期间,这座城市的140万汽车出行将受到限制。亚运会结束后,广州也许还要保留部分禁令。华中城市武汉也车满为患,地方报纸报道说,'平均每分钟卖出一辆,2010年第一季度共卖出150,900辆'。最晚到夏季,这座850万人口的城市将有一百多万辆汽车。

但是,现在已有迹象表明,汽车的兴旺有可能减退,原因不仅是交通堵塞和买车人感到失望。2010年头四个月,中国的汽车销售商首次报道有一百万辆汽车积压滞销。中国的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因为政府的补贴政策现在就已经使未来对汽车的需求达到饱和的缘故。"

从合作伙伴到竞争对手

为了应对国内市场可能收缩的前景,中国的汽车制造厂家把目光转向国外。这些厂家大多与西方厂家合资经营,所以合作伙伴成了竞争对手。《柏林日报》以上汽集团为例写道:

"2005年,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集团以及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的生产伙伴,上汽购买了英国破产汽车制造厂家罗孚公司的技术。由于中国人不能使用'罗孚'的名称,2007年以来他们一直把自己的汽车称为'荣威',而且很有成效。去年共销售75,000辆中档轿车,几乎是前年销量的三倍。

今年一月,上汽宣布准备使英国伯明翰的原罗孚公司工厂重新投产,为欧洲市场生产罗孚牌号的汽车。所以,大众公司在上海的经管人员抱怨上汽越来越多地抽调合资企业中的优秀工程师从事自己的开发项目,也就不足为奇了。"

编译:王羊

责编:洪沙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