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政治的复杂关系 | 媒体看中国 | DW | 25.10.2010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中国文化与政治的复杂关系

中国的文化艺术已经变得复杂化,市场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仍然将文化与政治相对,以民主对专制的黑白分明的眼光去看待,将艺术家视为持不同政见者,就说明对中国还缺乏了解。

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上的中国文化展示

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上的中国文化展示

《时代周报》10月22日发表的文章认为,在全球的"民主凯旋"之后,中国80年代以来在西方获得认可的"文化上的惊喜"都被理解为"悄悄的西化征兆",似乎"中国人将要和我们一样",这种看法并不准确。该文写道,"更准确地说,中国人相当彻底地将西方的影响化解了。这绝不是仅仅由于'新闻审查'的缘故,而是因为一个共同的、但也完全是出于个人的选择和无视的过程,这在西方还没有相似之处。"

文章说,"谁要是在德国还对外国文化感兴趣的话,面对中国的文化产品,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感到一筹莫展"。在政治和文化的关系方面,不仅仅是简单的专制与民主的对立,在两者的分歧之外,"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的交融早就已经形成了"。

文章指出,自从80年代人们对中国的"热情关注"以来,"事物其实已经向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了。面对这种文化生产,谁都不会再幼稚地相信,会在电影和小说里了解这个国家的'真相'。中国已经添置了一个巨大的创作产业。中国在艺术上的后波普艺术在此期间已经进入牙医诊所;中国电影业制作的电影,如此完美不亚于好莱坞的产品;历史剧美化过去,无聊至极;中国的新小说在德国出版计划中大量出现,继续满足于平庸的叙述现实主义、家族故事和自传,这些故事也同样可以发生在杜塞尔多夫,却是作为精选的中国系列出版"。

文章写到:"这一切都是有计划的,中国运用文化来塑造形象,而且不断增长的艺术出口也是'软实力'的一个长期战略,即通过图片和语言来影响世界公众。在艺术上,最高层给予令人惊讶的自由。大部分艺术家同时受雇于国家单位,或者可以靠组织良好的文化市场盈利生活。好几份英文报纸和一个以半岛电视台(al-Dschasira)为榜样的电视台很快也将会在西方让人们了解中国的立场。这个有理由自信的国家苦恼于其压迫者的形象,当然想让人理解,展示自己的另一面。"

该文强调, "当然,中国依然还有重要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电影人,传统中国文化也有其守护者,存在冷嘲热讽的批评,无政府主义和不可动摇的博学。文化被纳入一个没有操控的、但却是驯服的,以效用为准的交流复合体中,这是前所未有的。其新鲜之处在于,艺术和政治之间的尖锐的紧张关系开始化解于值得注意的市场成就之中。决定形象的是消费者,不再是专家和知识分子,这适用于'祖国'也适用于世界其它地方,更加相信市场而不是大众"。

摘编:林泉

责编:苗子

以上文字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日期 25.10.2010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Pn0Z
  • 日期 25.10.2010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Pn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