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应该存钱,而应该消费 | 媒体看中国 | DW | 08.09.2009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中国人不应该存钱,而应该消费

《法兰克福汇报》系列文章"世界各国储蓄状况"中的第八篇谈的是中国: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乐于储蓄的民族。根据最新官方统计数字,中国的存款额度占国内生产总额的56%。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人热心储蓄的原因:

有钱后喜欢张扬的中国人并不多

有钱后喜欢张扬的中国人并不多

"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后的六十年内,教育居民要把节省下来的钱储存起来。即使那些只是从父母那里听说过文化革命期间贫困情况的人,也会对储蓄产生刻骨铭心的感受。此外,今天收入多的中国人都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尽管当时中国的情况好于其它邻国,但他们看到泰国中产阶层一夜之间变成穷人后,也变得谨慎起来,所以宁可把钱压在枕头下,也不愿花钱购买豪华用品。顶多把钱用于投机股市或房地产,期望以此增加财富。

中国没有为公民提供足够可靠的投资产品。这样,除了投机以外,只能储存现金,包括在国外开设黑帐户。现在央行行长周小川说:'我们可以使高储蓄率成为好事,例如建立投资基金,这将促使上海在2020年以前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但这是目前还不能实现的想法,实现的前提是中国能给予公民某种程度的基本保障,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在于13亿中国人没有可靠的社会和养老保险。在东南亚国家,时兴依靠家庭照顾,由于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这一方式不再可靠。只能自己省下铜板,以备急需时使用。"

文章注意到,按年龄分段,中国人的储蓄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即年轻家庭和即将退休的人存款率很高,而四十岁上下的人存款最少。国际上的标准模式则正好相反,是两头低,中间高。而对于储户来说,储蓄并不值得:

"中国人存钱,这可以理解,但不是聪明之举。因为过去这些年,通货膨胀高于利息收入,存折上的存款月复一月地丢失了购买力。这促使他们越来越多地进行股票或房地产等投机型投资,而股票或房地产每隔几年就会形成危险的泡沫。

对于国家来说,改变思路很重要,甚至关系到生存。中国人不应该存钱,而应该消费。由于出口额至今没有大幅增长,最多只是稳定下来,只有中国人自己购物消费,中国的国民经济才能保持发展动力。为此,应广为发行信用卡。至少在有偿付能力的中产阶层中,发行信用卡起到了作用:2006年至2008年间,信用卡数目增加了三倍,达到一亿四千二百万张,支付金额达到三万五千亿人民币。

这一数额很大,但还不够。为了增加消费,至少应减少中国人为防备未来的一部分负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北京首席代表阿洛拉说,'如果北京现在宣布的一切得以落实,将是一大进步。要使消费达到可持续增长,政府应逐步消除促使存款额上升的动力。"

摘译:王羊

责编:乐然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日期 08.09.2009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JVox
  • 日期 08.09.2009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JV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