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不亮西边亮--专访徐怀雯 | 文化经纬 | DW | 17.03.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东边不亮西边亮--专访徐怀雯

昔日中国国家队的无名陪练在国外得以一展才华,为德国羽毛球队赢得了历史上的首枚世锦赛奖牌,在尤伯杯赛中使德国队首次闯入四强行列,并摘取了欧锦赛女单冠军,以致收到德国总理的电报表彰,今夏还将代表德国队挑战参加奥运的昔日队友:国内的丑小鸭,国外美天鹅,四川妹-徐怀雯只是其中的一位。

德羽毛球名将徐怀雯

德羽毛球名将徐怀雯

距北京奥运还有数月时间,参赛运动员们纷纷进入备战阶段。对羽毛球强国之一-中国来说,“海外兵团冲击国羽”的格局业已形成。比如曾代表德国羽毛球队参加雅典奥运会的德国名将徐怀雯就被视为北京奥运女单夺冠的隐患之一,也因此成为 不少人关注的焦点。正忙于奥运前积分赛的徐怀雯为此接受了本台中文网记者的专访:

备战北京奥运

Huaiwen Xu ist deutsche Meisterin im Badminton

德国之声:徐怀雯,你好!距北京奥运还有不足5个月的时间,你被视为中国队夺冠的拦路虎之一,请问,你本人对北京奥运有何具体的期待?

徐怀雯:我当然希望能拿到一个奖牌,如果能拿一个铜牌就很开心了。

德国之声:你离开中国已有8、9年的时间,隔岸观火赋予你客观的眼光。你如何看待这支曾培养过你的队伍?也就是说,你认为,中国羽毛球队在本届奥运会上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徐怀雯:我觉得,中国队的压力想必是很大的。无论男单、女单还是女双都压力不小。应该说,中国队具备应有的实力,但关键是心态问题,他们应该保持一种平常心态。本届奥运在北京召开,全国上下,包括记者在内都对中国队抱有很大的希望。我认为,在全英比赛中,他们的表现有些失常。我有时也会跟中国队员一起交谈,他们都觉得上上下下压力挺大,有时很难发挥。

德国之声:你刚才说,中国队员在场上的表现有些失常,你具体指的是什么?

徐怀雯:他们有些急于求成,害怕输球。昨天看了卢兰打拉斯姆森的比赛,觉得她心理上还是有些畏惧的。

德国之声:中国媒体报道说,海外军团不断发展壮大,包括你在内的所谓的海外军团已被视为中国女单夺冠的拦路虎。你如何看待这样的评价呢?

徐怀雯:我本人没有任何压力。出国是我的一大优势,尽管在训练方面,我们无法跟中国队相比:比如我没有训练对手,另外三十多岁的我不可能象国内队员那样进行系统训练。但我的最大优势是,我脑子很清醒,没有很大的压力。虽然我很想在奥运期间拿奖牌,但我更注重享受参赛过程。如果我不出国,我是不会有参加奥运会的机会的。所以我的心态放得很开。我把拿奖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不是非它不可。

Huaiwen Xu bei der Badminton Weltmeisterschaft in Tokio Japan 2006

体育无国界

德国之声:你刚才说如果不出国的话,就没有参加奥运会的机会。你如何看待中国国家队人才外流的现象?

徐怀雯:中国的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决定一位运动员能否参加国际比赛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实力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在国内打球时,我的身高不能满足教练的要求,被认为没有发展前途,也不受重视,只能当陪练。但我觉得,自己不能放弃自己,绝不能打了十几年的球,一无所得,最起码要证明一下自己。于是我联系出国,那时我根本没有想到要代表其它国家参加国际大赛。

德国之声:但这一步对你日后的发展来说的确是关键性的一步。你的羽毛球事业在德国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在2005年的世锦赛上,你就使德国获得有史以来的首枚奖牌。今年夏天,你还将代表德国队参加北京奥运。但有些中国球迷对此表示不能理解,提出了“海外兵团”到底还是不是中国人的问题。你能理解中国球迷们的这些想法吗?

徐怀雯:我觉得他们的想法有些偏激。因为我本人认为,体育是没有国界的。另外我认为,当时在国内,我的竞技状态不错,表现得也不错,但却被冷在了一边,得不到任何机会。难道我应该就此放弃自己,改行做其它的事情吗?我当然不会这么做,我不甘心。

德国之声:但以外国国籍的身份回国参赛,面对昔日的队友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徐怀雯:看到以前的队友,我觉得挺亲切的。在场上比赛时,我当然会尽量赢球,但想的不是要打败中国。职业运动员参加比赛就应该非常职业,无论我们平时是否是好朋友,比赛时,该赢就得赢,我会竭尽全力的。

德中两国训练体制比较

Der Chinese Dan Lin nach dem Sieg der Badminton Weltmeisterschaft in Madrid Spanien

德国之声:你对德中两个队都很了解,你如何看待两国球队在训练体质上的不同?

徐怀雯:如果两边能综合一下,就再好不过了。我认为,两边都有利有弊。中国队的训练非常系统,而且从小开始,我从10岁起就开始打球了,从13岁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在德国是不可想象的。德国人要在接受培训,或是高级文理中学毕业后才参加系统训练。所以中国运动员的训练要比德国系统得多,所以我的技能底子也比他们牢得多。不好的地方是,中国队员因为集中训练,与外界没有太多的接触,也没有机会去学校读书。我认为这种做法对运动员的未来发展,对球的认识都不利。相反,德国运动员很独立,对他们来说,开始时,打球不过是一种爱好而已,正因为这样,所以德国运动员打球时会更有激情,更有想象力。以前在中国时 ,我就觉得打球已多少有些机械化,由于反复练习,球会自动打到某一点上,已形成一种惯性。欧洲运动员则不象我们,反而球路会更加多变,会更有想象力。

德国之声:我们刚才谈到了两国训练体制上的不同,作为运动员,在总体感受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徐怀雯:德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学会自己安排一切。我在中国时则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究竟会是怎样的,尽管打球打得很努力,但我对未来没有任何设想。虽然我自己认为是有能力的,但却没有施展能力的空间和机会。

德国之声:你刚才提到了身高影响发展的因素,难道对德国职业运动员来说,身高不是影响事业发展的因素吗?

徐怀雯:不是。当然个子矮对运动员来说会有些吃亏,但这个缺陷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的。中国队则往往倾向高个子运动员。看看现在出国比赛的运动员,他们的个子都在1米74、75以上。欧洲人经常对我说,中国运动员都很高嘛。我说,他们都不是典型的中国姑娘。

德国之声:除了身高因素以外,你觉得德国队对运动员的要求是更灵活,还是更死板?

徐怀雯:总的来说,德国人相对来说要死板一些。德国队的训练计划安排到每一天,而且每天的训练内容是一模一样的。比如这两个月的训练计划一成不变。我觉得这样的安排会有些死板。因为有时,我们比赛较多,平常的训练计划却依旧不变,我觉得不是很实际。

Huaiwen, Badminton Spielerin

望北京奥运办得更好

德国之声:你曾于2004年以德国运动员的身份参加了雅典奥运会,打得不出色,因此当时不太被很多人看好,以后才有了更好的发挥。雅典奥运会上,你为何没有理想的表现呢?

徐怀雯:那时,我参加奥运会预选赛开始得太晚了,所以没能拿到一个种子位置,分组也很差,第一轮就对周密,我们打了三局,让中国队也很紧张,但我输给了她。我从2003年底才代表德国队参加比赛,我的训练储备不够。出国后,可以说从2000年到2003年底,我几乎处于缺乏训练的状态。一个星期也就训练两次吧,我的体能跟不上。我个人认为,我在雅典奥运会上的表现是不错的,我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

德国之声:作为曾经参加过奥运会的你来说,对北京奥运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徐怀雯:从网上漫游就能知道,中国政府确实很重视北京奥运。但在回国打比赛,参加中国公开赛时,我明显感觉到,语言是一个问题。尽管我们都有翻译,但水平不够,组织方面也不够国际化。上次去广州时,我觉得训练场地的安排不够公平。我们在主场的训练机会就没有中国队多。在训练时,中国队会把门关上,不让我们进去。这样的情况在欧洲是不会出现的。比如在德国公开赛期间,我们训练时是绝不会把门关上的

从长计议

Huaiwen, Badminton Spielerin

德国之声:北京奥运之后,你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吗?

徐怀雯:德国羽协希望我能给他们做教练。我所在的地方也希望我能做教练。我可以想象短期内做教练,但无法想象永久做下去。北京奥运后,我可能会一边做教练,一边读书,比如读会计或体育管理专业等。

德国之声:今年8月,北京将举办奥运会。不少运动员已进入备战阶段。你的每一天又是怎样渡过的呢?

徐怀雯:我的目的性很强,我还要参加两个比赛,瑞士公开赛和欧洲锦标赛,之后才能开始准备奥运会。在3个月的时间里,我会多看一些自己对手的录象,比如中国队队员和拉斯姆森等,从战术上对他们的打法进行分析。另外因为自己的年纪,要多进行一些体能上的训练。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