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稚龄逃亡者的故事 | 文化经纬 | DW | 16.07.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一个稚龄逃亡者的故事

李庚(音译)12岁那年被舅舅遗弃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他一个人站在维滕贝格的教堂前面等了很久。没有人回来找他。最后,警察来了。对于已经发生以及将要发生的一切,他茫然无措。

容忍居留证

容忍居留证

德国境内每年都会涌入大约600名像李庚这样的稚龄逃亡者--无论是以什么方式。单单在萨克森-安哈特州,去年一年就有55名无人监护的未成年人登记在案。根据法律规定,他们要在这里暂住下来,直到年满18岁以后方可被驱逐出境。在此之前,萨安州避难所协会的会员努力维护着这些少年儿童的尊严。

如今,李庚已经长到20岁了。马格德堡的社会工作者巴特宁是他的义父,李庚是他的第一个养子。而巴特宁所在的避难所协会是一个专为青少年提供监护,帮助他们解决上学、住宿、医疗保健问题的人道主义组织。类似的协会或者组织在全德境内为数不少。巴特宁表示,这家避难所协会目前承担着26个孩子的监护责任,其中70%来自于越南。这些孩子的年龄介于6岁到18岁之间。

在不明就里的外人眼中,李庚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他自己也说:"我的朋友也搞不明白,我们是一起长大的,为什么就会不同呢?"从表面上看,李庚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实科中学毕业之后,他去中等专科学校学习社会医疗,希望能够以优异成绩毕业,从而取得上大学的资格。他希望以后能像巴特宁一样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然而,尽管李庚已经在德国生活了八年,外国人管理局并不想因此而把他留下来。"这不是什么融入不融入的问题,"巴特宁说,他们不想让人以为,来德国定居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Gedultete Flüchtlinge in Deutschland Jugendhaus

青年流亡者之家

可是,当初这些孩子们是怎么来德国的呢?"很简单。买一张机票,人就来了。"巴特宁答道。这些未成年逃亡者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有些小孩称他们的父母已经死了,以便能够尽可能长地在德国住下去。但从法律意义上来讲,他们的身份是"非法入境 "。

不同于难民,李庚和他的伙伴们拿的只是容忍居留证,随时都有可能被驱逐出去。此外,他们也不可以申请经济援助。李庚说:"现在我是靠一个在德国认识的熟人生活。"他努力变得乐观起来,"我要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巴特宁希望他的养子能够获得多一点的时间,自力更生,融入社会。然而,李庚现在没有工作许可,这让他感到气馁,"没有什么尊严可言。"

尽管如此,李庚还是不愿打道回府。被人遣送回国将是再糟糕不过的事情。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面子"更重要了。如果要他两手空空地回家面对家乡父老,李庚说,"那还不如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