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终结:影视巨头邵逸夫辞世 | 文化经纬 | DW | 07.01.2014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一个时代的终结:影视巨头邵逸夫辞世

香港知名电影制作人邵逸夫周二辞世,享年107岁。邵逸夫所投资制作的武侠片红极一时,许多著名导演如昆汀·塔伦蒂诺和吴宇森都曾受到邵氏电影的影响。

1978年邵逸夫获颁爵士头衔,与首任妻子黄美珍(右)和女儿合影

1978年邵逸夫获颁爵士头衔,与首任妻子黄美珍(右)和女儿合影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电视,TVB)周二在声明中公布了其荣誉主席邵逸夫离世的消息,并向其夫人及家人致以深切慰问。邵逸夫在1967年共同创办了该公司。

邵逸夫的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曾是全球最大影视公司之一,知名导演吴宇森等人便是由此开始电影生涯。邵氏公司曾拍摄上千部电影。邵逸夫过去还制作了许多美国电影,包括1982年的科幻经典《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和1979年的《地球浩劫》(Meteor)。

Bildergalerie Harrison Ford

邵氏兄弟公司曾参与美国电影《银翼杀手》制作

邵逸夫的影视王国至今仍在香港占有主导性地位,过去曾培养出周润发等知名演员。曾经执导《重庆森林》和《花样年华》等电影的香港导演王家卫初期时便是在TVB参与培训课程,随后短暂担任制作助理。讽刺的是,邵氏兄弟当年与李小龙失之交臂,后者最后成为享誉全球的功夫巨星。

邵氏影视王国

邵逸夫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老板。邵逸夫在家中排行第六,其三哥邵仁枚曾设立默片电影制作公司。邵逸夫及长兄邵仁傑则在1923年前往新加坡,向东南亚的华人社区推广电影,最终在该地区开设了139家剧院。

二战结束后,该公司面临来自香港和新加坡对手的竞争,邵逸夫因此在50年代末期定居香港,力求改革公司。邵逸夫开始将事业重心由放映电影转为制作,并且将公司更名为邵氏兄弟。

邵逸夫的影视王国正式起始于1961年,他在九龙清水湾成立了邵氏影城,拥有1500名员工及10间摄影棚。邵氏影城成为全球最多产的电影工作室。在其全盛时期,演员和导演们每年合力拍摄40部电影,多数是功夫武侠片或黑帮题材。

邵氏多年来推出超过1000部电影,如《独臂刀王》和《天下第一拳》,后者成为邵氏公司在美国最为卖座的影片。

工厂化的制片模式

Filmszene Uma Thurman in Kill Bill

导演塔伦蒂诺在《追杀比尔》中向邵氏公司致敬

邵氏公司的标志是一面写着SB的蓝色盾牌,这是受到华纳兄弟公司标志的启发。好莱坞导演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曾在电影《追杀比尔》(Kill Bill)中植入邵氏公司的标志,借此对邵氏公司和香港武打片表示致敬。

塔伦蒂诺2003年在谈及电影筹备时期时曾表示:“有整整一年的时间,我每天会看一部邵氏兄弟的旧电影,甚至可能多达三部。”

根据1976年《时代杂志》的报道,邵氏电影是以流水线作业拍摄而成,演员和技术人员住在影城的宿舍中,预算低廉而且制作安排紧凑,只有35天至3个月的时间。

邵逸夫曾承认,他最关注的不是电影的品质。他对《时代杂志》表示:“我们是为了赚钱。”现任嘉禾集团主席邹文怀在刚进入邵氏宣传部时也曾抱怨电影品质。邹文怀在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表示:“我告诉邵逸夫算了吧。我说我不认为自己能继续这份工作,因为电影画面太糟糕了。”这一评论反而使他被提升至制片部。

Bruce Lee US Schauspieler

邵逸夫未能察觉李小龙的潜力,与其失之交臂

然而,这名影视巨头却未察觉李小龙的潜力。李小龙曾在好莱坞客串过多部美剧,他回到香港后希望能争取更高的工资并且对电影内容拥有更多主控权,但邵逸夫只愿给李小龙与其他演员相同的普通合同。

李小龙因此转而与邵氏公司的对手嘉禾集团签约。该集团是由邹文怀所创立,旨在打破前东家制式电影制作系统。后来的电影明星如成龙等人也不满邵氏公司工厂化的制片模式。

转战电视圈

虽然邵氏电影曾风靡各地,但电影观众逐渐转向更写实或现代的动作片。马来西亚的天映娱乐在2000年买下数百部邵氏电影版权,进行数码修复后重新发行。

邵氏公司在1983年开始停产电影,随后转战电视行业。1973年邵逸夫接管TVB,该公司多年来一直是香港电视业的龙头。TVB造就了许多知名的演艺界人士,如周润发、王家卫、刘德华和周星驰。

Wong Kar-wai

知名导演王家卫曾在TVB参加培训

TVB的中文频道不仅在中国南部广受欢迎,其中文节目也被翻译成其它语言,在全球各地约有3亿用户收看。邵逸夫也致力于慈善事业。1974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邵逸夫CBE勋衔,1977年封爵。2002年,邵逸夫设立“邵逸夫奖”,该奖又被称为亚洲的诺贝尔奖。邵逸夫奖每年选出数学、医学及天文学领域的得奖者,颁发100万美元的奖金。

邵逸夫更愿意远离聚光灯,鲜少接受采访,即使是有关慈善事业的议题亦然。2011年12月,邵逸夫以104岁高龄卸任TVB主席。他去世后留下第二任妻子以及第一段婚姻所生的四名子女。

来源:美联社 编译:张筠青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