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高校帶動性觀念變革,同性戀研究進課堂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8月26日

直到2001年,同性戀在中國仍然被視為一種精神疾病。現在這一禁忌已被打破。中國性觀念的革命已發展到各大高校。在上海的校園裡,開設了第一堂關於同性戀文化的課程,吸引了眾多學生前來聽課。

https://p.dw.com/p/75xi
世界愛滋病日,中國大學生學習如何使用避孕套。圖片來源: AP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孫中欣博士在他的課上講到「同性戀」這一章時,發現他的學生們都不禁豎起耳朵,仔細傾聽。他在接受英文報紙Shanghai Daily採訪時說:「我馬上意識到學生對這一課題是多麼地感興趣。」

9月的新學期,復旦大學將開設一門面向本科生的《同性戀研究》的課程。有幾百位學生報名選修這門課,不過規定的選課人數只有100名,目前已經額滿。

為本科生開設有關同性戀的公共選修課,在中國高校中還是史無前例的。孫中欣博士希望通過這門課首先消除人們對同性戀現象的忽視和偏見。長久以來,性話題在中國高校都被假惺惺地予以迴避。開設這門課,正適時順應了從九十年代開始的中國性觀念的變革。

沒畢業就沒有性

直到幾個月前,中國高校的大學生還不允許在畢業之前結婚。在取得畢業證書之前,任何人在「戀愛」上出了問題,都有被迫退學的危險。保守的北京大學甚至停止在去年12月的世界愛滋病日向學生免費分發避孕套。

一直以來,中國的大學生們都在與假正經的社會約束和保守的性道德觀唸作鬥爭。雖然大學生結婚的禁令已被解除,但是同性戀仍然是個禁忌。在中國的封建年代,雙性戀現象在並不鮮見。柏林工業大學的漢學專家李奧特納女士(Mechthild Leutner)說:「(在古代中國,)除了正式婚姻外,同性戀關係是非常普通的。」在漢語古文中就有「斷袖之癖」、「余桃」等對同性戀的各種說法。

「過去,只要家庭和生兒育女的傳統不受到威脅,納妾甚至同性戀都會被社會所接受。」 李奧特納女士說。反而在現代社會,同性戀者絕大多數不敢公開自己的性取向。

在中國, 90%的同性戀者以正常的婚姻為掩護,避免來自朋友,鄰居,同事的壓力。專家們估計,13億中國人中,同性戀的比例約為7%。

去年中國官方已經放寬了對同性戀的法律規定。1997年起,同性肛門交鞲不會再受到懲罰;2001年起,同性戀也不再被視為精神疾病。在此之前,同性戀一直被看作是西方頹廢墮落生活的標誌。

愛滋病的啟蒙運動

在這第一次翻身仗中,原本共產黨員用來互相稱呼的「同志」,現在成了稱呼同性戀者的時髦詞。上海和北京是這場變革在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中心。復旦大學開設的選修課,說明這一運動已波及到中國的象牙塔。

兩年前,復旦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高燕寧教授首先為研究生開設了《同性戀健康社會科學》,課程包括到同性戀酒吧進行實地考察和各種關於與同性戀問題的講座。青島大學醫學院教授秦士德是少數公開自己同性戀身份的社會知名人士。他在課上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在兩個小時的講座上,聆聽關於愛滋病的威脅,男性性感帶,手淫等話題,使得一些學生都不禁感到臉紅。

然而在中國,普及愛滋病常識卻是當務之急。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世界愛滋病大會上,專家們警告說,到2010年中國感染愛滋病毒的人數將突破一千萬大關。對同性戀的偏見將直接導致這一結果成為事實。高燕寧教授希望通過這門課幫助學生們樹立對同性戀的正確認識,消除歧視。

在備課過程中,理論教材的缺乏是個難題。在中國有關同性戀的研究資料少得可憐,用於授課的教科書根本就沒有。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