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澳門與大陸的相互關係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8月2日

瑞士新蘇黎世報駐中國記者七月份在港澳逗留期間,對香港形勢做了大量報導。面對澳門8月29日即將舉行的特首選舉,記者在介紹澳門的長篇文章中對香港與澳門做了如下比較:

https://p.dw.com/p/5Nux
董建華這位香港特首當得很累,而澳門特首何厚鏵就輕鬆多了圖片來源: AP

「自殖民時代以來,港澳之間的關係就處於矛盾之中。澳門長期以來看不起珠江三角洲的這位英國鄰居。但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上升為國際服務業和金融業中心以後,港澳關係發生了變化。從此香港人俯視、甚至鄙視靠經營賭場賺錢的澳門人。不過最近香港媒體多次把深得人心的何厚鏵與聲望一跌再跌的董建華做比較,對領導水準的評價往往有利於何厚鏵。

但應該看到,港澳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個級別。澳門有45萬人,香港人口近七百萬。香港是中國最重要的投資者,澳門從嗜賭的大陸客人口袋中掏錢。在這樣的前提下,香港也就具有更大的份量。英國人在香港締造了一個喜愛批評的、活生生的市民社會,澳門雖然有少數幾個立法會成員要求特首直選,但澳門市民在政治上是乖孩子。他們是互相熟悉的 『一家人』,向葡萄牙人學到了取得融洽一致、人人皆有好處的藝術。反正北京不用擔心澳門居民對祖國的忠誠,象董建華那樣面對反對黨和公眾輿論遇到的麻煩,何厚鏵從來就沒有聽說過。」

新蘇黎世報先前的另一篇文章說,香港回歸七年後,港人正在尋找自己的身份,文章在分析香港人與大陸人之間的關係時寫道:

「殖民時代,港人處於西方和中國兩種身份之間,從這樣的矛盾心態可以看出,香港的性格就像羅馬神話中的兩面神。遇到金錢問題時,港人能很快適應新形勢,但同時他們很難擺脫根深蒂固的秉性。大陸遊客發現,與幾年前相比,香港店員說普通話的多了,大陸顧客受到尊重。港人看到,大陸遊客不再是沒錢的鄉巴佬,越來越多的人是花大錢的主顧。

不過,等到港人普遍從內心尊重中國,還有很長一段路。大陸人融入香港社會的困難人所共知,也常聽到人們抱怨港人對人傲慢、疏遠,這些問題的根源來自殖民時代。只有歪曲歷史的人才會說,香港在殖民時代受到倫敦的剝削。從根本上說來,港人當時處於極其舒適的環境。他們可以反對倫敦、有意識地強調自己的中國身份,而個人並不會有風險。在英國人治下,在政治和社會問題上隨意出擊的港人從來不必擔心遭到異議人士在大陸那樣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