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難民危機須防患於未然

長平2015年9月14日

中國官方媒體批評難民危機乃歐美自食苦果。時評人長平認為,國際社會應該對包括中國專制教育在內的人權隱患進行提早干預。

https://p.dw.com/p/1GWKG
Deutschland Flüchtlinge in München Polizei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Hoppe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德國,如果你到藏人社區、維吾爾人社區和中餐館,很容易遇到來自中國、以難民身份留下來的人。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資料,全世界有25萬中國難民和尋求庇護的人。中國每年申請難民庇護的人數位居前列,比如2011年全球44個工業國家收到的441300份難民庇護申請中,中國人以24400份位居第二,僅次於35700份申請的阿富汗,遠遠超過戰亂中的伊拉克、巴基斯坦、利比亞和敘利亞等。中國人向美國遞交的難民申請最多,達15450份,其次是法國的2184份。

此次歐洲難民危機爆發以後,以《人民日報》、《環球時報》為代表的中國官方媒體,以罕見的數量接二連三地發表社論和評論,不是討論難民安置,而是表達難民問題與中國無關,指責歐美干預中東國家內政,自食苦果。這些評論在網路上引發激烈的爭論。

習近平一段名言最近在網路被重溫:"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含義,其實是說中國不輸出難民。官方媒體也強調,中國輸出的主要是經濟移民。根據上述數據,這顯然是在說謊。

中國經濟移民以驚人的速度增加,這倒是一個事實。這其中包括傾盡家財移居外國的中產階級。他們的遷徙之苦,僅次於難民。事實上,無論是向蛇頭交納數十萬元費用的中國人,還是用幾千歐元買一張船票的敘利亞人,有資格成為難民的,往往並非最貧困的底層民眾。

官方媒體稱讚中共成功管理社會,沒有讓中國難民潮禍害西方。支持的網民甚至說,北韓再貧困,也能把問題內部自我消化。依此邏輯,更好的例子是中國的"大躍進"和"文革",幾千萬人被餓死、打死,也沒有多少人能夠跑出去尋求庇護。今天也是一樣,嚴格控制本國公民出境的,並非西方國家,而是中國政府。

武力干預已經太晚

《環球時報》正確地指出,"中國如果向世界輸出難民,人數恐怕將是百萬級甚至千萬級的。那將是西方的噩夢"。它的意思是,幸好中共以高壓手段控制了社會,沒有導致戰亂。"再大的天災,其對一個國家民生的整體打擊也比不了戰亂"。然而,近年來一再鼓吹"武力解放台灣"、"不要對日本人手軟"的,不正是以這家媒體為代表的官方喉舌嗎?

Chinesischer Journalist Chang Ping
圖片來源: imago/epd

當下的難民危機難以消除,而中國是一個未來的威脅。危機的原因之一,是西方發達國家只能管結果,卻不能管源頭。尤其是中國這樣的國家,無論每年有多少難民以及以逃離專制為目的的經濟移民,西方國家連譴責一下抓捕人權律師,都叫"干預他國內政"。

不能干預中國內政的西方國家,卻同樣要面臨收拾中共專制統治的結果。二十六年前的天安門鎮壓後,西方國家就不得不接收數以十萬計的中國政治難民。

我也反對武力干預,因為事情到此已經太晚了。西方發達國家和聯合國應當承擔更大的人類文明責任,讓更多的人從一開始就能享受符合人權、民主和自由的教育。美國也應該將更多的軍費改投到遠遠超前於戰爭的和平運動。像中國這樣封鎖網路、逮捕異議者,連國外的扶貧、教育等慈善項目都不得其門而入的做法,就應該受到批評和糾正--在更多中國人成為專制政治和軍國主義的犧牲品、以難民身份大量湧向西方國家之前。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