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等待梅克爾的只有失敗

Christian F. Trippe2016年2月15日

兩個沒有出席會議的人卻決定了今年慕尼黑安全會議的命運:梅克爾和普丁。德國之聲評論員Christian Trippe認為,前者的政治前途堪憂,而後者則漁翁得利。

https://p.dw.com/p/1HvXe
Großbritannien Syrien Geberkonferenz in London Merkel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D. Kitwood

(德國之聲中文網)約翰‧麥凱恩是一位久經考驗的政治鬥士。這位來自亞利桑納州的共和黨參議員每年都會對歐洲人耳提面命一番,在安全政策問題上,他樂意於扮演不受眾人所聽信的智慧先知這樣一個角色。他來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已經成為跨大西洋關係中的一個約定俗成的慣例。今年,麥凱恩卻令人意外地用一番讚美之詞開始了自己的演講--通常情況下人們很難想像他會去稱讚誰,但是這次他對德國總理梅克爾的領導力表示感謝。

梅克爾正在失去盟友

有這麼一種一直流傳到美國的說法,那就是這位德國總理現在正面臨著巨大的政治壓力,這股壓力甚至有可能會使她失去自己的總理寶座,也使美國人失去一個可靠的盟友。梅克爾今年沒有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但是她的政治命運卻與慕尼黑所進行的政治談判息息相關,也許這裡的談判結果甚至會從一定程度上決定她的前途。

法國總理瓦爾斯(Manuel Valls)在慕尼黑公開表示,他的國家拒絕德國的難民政策。法國不願意再額外接收更多的難民;而巴黎也反對梅克爾提出的歐盟設定有約束力的分配難民額度的計劃。就此,梅克爾在難民問題上尋找強大盟友的最後一絲希望也破滅了。在本周的歐盟峰會上,等待她的將只有失敗。

烏克蘭危機中的無力斡旋

Trippe Christian F. Kommentarbild App
本文作者圖片來源: DW

然而,難民危機現在就已經消耗了梅克爾大量的政治能量,以至於她在另一個戰場上也在失去行動力--雖然很多人還未察覺這一點。在兩年多前,當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半島、用武器和部隊支持東烏克蘭分裂勢力的時候,德國接過了這一危機外交中的領導角色。美國保持低調,歐巴馬讓德國沖在前線。

然而在最近幾個星期以來,美國越來越多地介入到烏克蘭危機中,並嘗試用靜默外交手段給所謂的明斯克協議注入新的生命力。在私底下進行的談判中,美國人已經開始在俄羅斯那裡試探,看這份協議是否還有救。如果歐巴馬能在自己總統任期的末尾取得這樣一次和平外交上的成功,那顯然是恰到好處的。然而,這其中的深意還遠不止於此:在過去幾個月裡,德國在烏克蘭危機上的外交力量已經黯淡失色。

莫斯科如魚得水

綜上所述,這其中的因果聯繫已經不言自明:德國接收的難民越多,總理府能夠用於其它議題的政治能量就越少。在這種顯而易見的循環影響之下,一些觀察人士甚至開始宣揚某種驚天陰謀論:普丁在敘利亞轟炸阿薩德的政敵,製造越來越多的難民,而這些難民湧入德國,削弱了梅克爾的政治影響力,甚至有可能還會導致她下台。這就證明普丁就是這出傀儡戲幕後的導演,他能夠決定梅克爾總理的命運。即使這種說法有些誇張,但是有一點還是不難發現的:毫無疑問,梅克爾影響力的削弱對於俄羅斯來說正是一個好時機;另一方面,連美國人也開始擔心,難民危機會給整個歐洲一體化工程構成威脅,而眼下還會危及到梅克爾的總理寶座。

這種全球政治的衝突局面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的會場上構成了縮影。梅克爾的難民政策在德國國內陷入壓力,主要批評者包括巴伐利亞州州長澤霍菲爾(Horst Seehofer)。不久前,他還到莫斯科去拜訪了普丁,這無異於在外交上又給梅克爾背後捅了一刀。這樣的做法也被參議員麥凱恩所不齒,因此他沒有接受澤霍菲爾周六晚在慕尼黑的宴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