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襲童悲劇後該如何反思?

2010年5月17日

中國幼兒園和小學遭到襲擊的事件層出不窮。。《新蘇黎世報》認為,這類事件增多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模倣傚應,另一方面,這些悲劇性的事件也許正好顯示出社會閥門和宗教信仰的缺失。

https://p.dw.com/p/NPi4
搶救漢中幼兒園襲擊案中受傷的兒童圖片來源: AP

3月23日以來,中國先後發生數起案犯用刀具或鐵錘殺死殺傷兒童的事件。上周,陝西漢中一所幼兒園又有七名幼童和兩名成人被刺殺身亡。僅一個半月的時間內,22名兒童和四名成人不幸罹難,九十多人受傷。《新蘇黎世報》在這段報導後接著寫道:

"這類事件增多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模倣傚應,所以一些中國專家和部門要求禁止媒體報導這些案件。實際上,在獨生子女構成生活最主要內容的中國大多數家庭中,驚愕和對當局失職的不滿正在增長,北京許多人不再送孩子上幼兒園。

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政府首腦溫家寶隨即要求公安部門對學校加強保護,公安部長號召警方和居民注意可能危及公眾的不穩定人員。一些城市對廚房刀具的銷售做了規定,禁止攜帶刀刃超過十公分的刀具進入公共場所,違者將受到坐牢的懲罰。但他們忘了,不可能有絕對的安全。

缺少社會閥門、宗教信仰和相互關心

在這個受到嚴格控制、對人的關懷只限於家庭內部、社會處於急速轉變之中的國家,這些悲劇性的事件也許正好顯示出這裡缺少社會閥門和宗教信仰。此外,令人遺憾的是,公開、文明地把意見分歧擺上桌面、互相關心等也不屬於當今中國社會的優勢。

相反,為了表面上的和平與穩定,家庭中和政治上經常鼓吹絕對服從。這樣的做法有時會直接轉變為暴力,公民的抗議活動一再為此提供了證明。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龐大國家,這樣瘋狂的事件是個別例外。"

忽視心理問題治療

《日報》注意到,溫家寶總理在接受香港"鳳凰衛視"採訪時指出,"社會矛盾"是發生這些事件的原因之一。他說:"我們還要注意解決造成這些問題的一些深層次的原因,包括處理一些社會矛盾,化解糾紛。"同時,《日報》也看到這些事件背後一些中國人的心理疾病問題:

"這些亂砍亂殺的事件是社會和經濟變化給居民帶來心理壓力過重的標誌。它也表明,中國人沒有治療心理問題的足夠可能性。再嚴格的安全措施也不能解決社會變化中的根本問題。北京政法大學研究刑事犯罪的心理學家馬艾說,'我們把精力集中在經濟發展上,但忽視了心理的發展和改善。'現在,這些事件發出了警告。

2009年的一次調查表明,中國有心理問題的人員中,估計只有5%的人得到治療。與容易搞到槍枝並使用槍枝製造校園屠殺的美國不同,中國有控制武器的嚴格法律,所以案犯大多使用屬於中國廚房基本設施的菜刀。"

編譯: 王羊

責編: 樂然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