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薩爾州和天津

2002年10月9日

在國際友好城市的交往中,「經濟」往往是最關鍵的詞匯和最通用的合作法則,薩爾州和天津市的合作中,使用的正是這樣一種實用主義的「經濟」語法,也正體現了鄧小平的理論-「發展才是硬道理」。

https://p.dw.com/p/2jhr
薩爾河靜靜地流過這片美麗富饒的山谷,帶走了沿岸葡萄酒的醇香圖片來源: AP

談起幾周前的天津之行,薩爾州經濟部對外貿易部門主任基法貝爾先生仍然回味無窮,他說:

「儘管我來自世界發達國家,但卻對中國充滿活力的景象留有很深的印象,這首先當然是經濟發達地區,那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北京和上海,以及天津這些大城市。我們看到了,天津正以很驚人的速度在發展,我們當然很自豪,因為她是我們的友好城市。」

德國薩爾州與中國天津市的友好關係建立於1994年9月,向外界尋求合作的共同願望使這兩個相距萬里的地區聯繫在一起。作為德國最小的州之一,薩爾州只有一百一十萬居民,在這塊位於德國西南邊界2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安居樂業。摩澤爾河和薩爾河靜靜地流過這片美麗富饒的山谷,帶走了沿岸濃濃的葡萄酒的醇香。

因為地處德國、法國和盧森堡三國交界,薩爾州從來就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多事之地,換一個角度說,也是各種交流活躍的地方。這使她在推崇國際合作的今天,毫不怯色地展露小女子的干練,小小天地反而經營得有聲有色,留得各方口碑。

相對於薩爾州,中國著名城市天津則像個深諳世事的男子,目睹中國歷史上滄海桑田的變遷,靜懷古今事,笑納八方客。天津市位於渤海沿岸,靠近首都北京,面積約一萬二千平方公里,人口近一千萬人,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也是中國北方著名的老工業區,其悠久的工商業發展史可追溯到17世紀。

作為中國聞名的「北方門戶」,在拓寬國際交往戰略上,天津比中國其他城市走得遠遠要早,要勇敢。1973年6月,在當時中國總理周恩來的支持下,天津市與日本神戶締結了中日兩國間第一對友好城市。到目前為止,天津市共與世界上16個國家的18個著名城市結為友好城市關係,遍及世界六大洲。1994年9月27日,天津市與德國薩爾州正式簽署了建立友好關係協定,開始了以政府帶動企業的經濟合作路線。

在與外界交往中,天津市始終明智地將「經濟」擺在首要位置,充分利用友好城市渠道,積極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並以此進一步帶動其他方面的合作。1984年成立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是這個戰略的直接產物,它打開了天津市對外招商引資的一扇最重要的窗口,成為中國目前外商投資企業最密集的地區之一。許多世界著名的跨國企業,如「摩托羅拉」、「可口可樂」等公司很早就這裡建立中國乃至亞洲區的重要生產基地。德國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家企業,「威娜寶」化妝品公司也在1982年進入中國的時候首選天津。如今,在天津開發區註册的德國著名企業近30家。

1997年,天津開發區在德國科隆設立辦事處,宣傳天津的投資環境,以吸引更多的歐洲企業落戶天津開發區。

天津開發區歐洲代表處主任華嘉先生介紹外商在天津市投資的種種優勢,說道:

「天津是一個老的工業基地,她在機械製造、汽車、電子、化工方面有很強的優勢。而且,天津是中國直轄市之一,交通非常便利;同時,天津還有我國北方最大的貨櫃港碼頭。再有,天津勞動力資源非常充實,而且還有很多大學、研究院作為依託,這樣,外商到此來投資,不會在選擇人才這方面發愁;相對於北京或者其他地區,天津的勞動力成本要低,這樣更便於管理。」

經濟發展的共同目標使薩爾州與天津市在友好合作上風格非常實際,沒有太多的客套,談話就直奔主題。9月初,薩爾州對外經濟部的一支政府代表團前往中國,訪問了天津,為兩地區將來的經濟合作進行先期準備,以疏通雙方間的投資渠道。

薩爾州經濟部對外貿易部門主任基法貝爾先生表示:

「作為政府部門,我們並不能以政治取代經濟,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幫助薩爾州和天津市的,當然還有中國其他地區的企業,進行更緊密的發展合作。其實薩爾州和天津的企業之間早已存在各種交往,這些聯繫並沒有政府的牽線。這一次的訪問中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德國企業在和中國夥伴的合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我們現在當然更想和我們的友好城市天津繼續加深交往,為我們的企業發展開通門戶。在和天津政府官員的談話中我們也得到這樣的印象,他們非常歡迎前往投資。我們政府間的交往並非只是為政治服務,而是為打造一個更廣闊的經濟平台,為薩爾州與天津之間建立更持久的經濟關係鋪平道路。」

現在,一份行程安排表已經被早早擺上桌面。明年五月份,薩爾州州長米勒先生將親自率領一個龐大的經濟代表團,訪問天津。隨行官員,包括許多知名企業的代表,具體議程都已列入計劃,只欠明年東風漸起的時候就此開拔。從議項中我們看到,「經濟」仍然是最關鍵的詞匯和最通用的合作法則。它避免了因各種原因存在的政治歧見,文化懸殊或者宗教衝突,從而在實際交往中實現求同存異,互惠互利。在薩爾州和天津市的合作中,使用的正是這樣一部國際通行的「經濟」語法,這也正體現了鄧小平的理論-「發展才是硬道理」。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