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藝術歐洲

英國搖滾樂手淪為莫斯科的宣傳工具?

Philipp Jedicke
2023年2月12日

英國前衛搖滾樂隊Pink Floyd前成員沃特斯(Roger Waters)曾因對烏克蘭戰爭的評論而引起關注。本周,他因在聯合國安理會發表的演講而遭到國際社會的抨擊。

https://p.dw.com/p/4NL3F
資料照片:沃特斯在2022年7月的芝加哥演唱會上
資料照片:沃特斯在2022年7月的芝加哥演唱會上圖片來源: Rob Grabowski/Invision/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周三(2月8日), 79 歲的英國前衛搖滾樂隊平克‧佛洛伊德 (Pink Floyd) 前成員沃特斯(Roger Waters)通過影片連線在紐約聯合國安理會發表演講。

在受莫斯科邀請發表的這篇演講中,沃特斯重申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因「受到挑釁」,並聲稱他的觀點代表了「無聲的大多數」。 

他表示,自己確實「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但隨即稱這「並非無緣無故,因此我也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挑釁者」。 

沃特斯敦促美國總統拜登、俄羅斯總統普丁、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以及「美國、北約、俄羅斯、歐盟」,「現在就改變方向,今天就同意在烏克蘭停火」。

據猜測,俄羅斯大概是在沃特斯接受《柏林日報》採訪後邀請他參加會議的。他在那次採訪中對向烏克蘭運送武器發表了批評意見,並稱讚俄羅斯總統普丁是「謹慎執政,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做出決定」的人。他還重複了俄羅斯的官方宣傳,稱對烏克蘭的襲擊實際上是一次「特殊軍事行動」。

「只是牆上的另一塊磚」

「看到他接受牆上——俄羅斯虛假訊息和宣傳的牆——另一塊磚的角色,對他以前的粉絲來說是多麼可悲。」烏克蘭聯合國大使基斯利扎(Serhij Kyslyza)說。他指的是平克-佛洛伊德1979年的名曲「牆上的另一塊磚」(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美國副大使米爾斯(Richard Mills)表示,沃特斯「作為一名唱片藝術家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資歷」,但認為這位音樂人作為軍備控制或歐洲安全問題專家向委員會發言的資格不太可信。 

這不是沃特斯第一次公開談論烏克蘭戰爭。2022年9月,他指責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極端民族主義」,並敦促西方停止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結果,他在波蘭克拉科夫的音樂會被取消,當地市政府宣佈他為「不受歡迎的人」。

1981年,Pink Floyd樂隊在德國多特蒙德演出
1981年,Pink Floyd樂隊在德國多特蒙德演出圖片來源: Hartmut Reeh/dpa/picture alliance

被指控反猶

在德國,一個猶太團體聯盟呼籲取消原定於 5 月下旬在法蘭克福舉行的沃特斯音樂會。在周三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該聯盟指責沃特斯進行反猶宣傳並在活動中表達對猶太人的敵意。簽署者稱沃特斯為「反猶太主義者、陰謀論者和以色列仇視者」,並指責他鼓吹對猶太裔以色列藝術家基於傳統的歧視,並對想要在以色列演出的音樂人施加壓力。他們認為,在公共領域保護人的尊嚴時,言論自由是有限度的。

黑森州反猶太主義專員貝克爾(Uwe Becker)在 1 月份稱,沃特斯正在「鼓吹反猶太主義的 BDS 抵制運動,並越來越具有侵略性」。BDS代表「抵制、撤資和制裁」,呼籲音樂人、運動員、公司和政客不要在以色列投資或演出。

德國政府文化和媒體專員羅斯周四告訴《猶太人匯報》(Jüdische Allgemeine),雖然她不能禁止一場音樂會,但她希望看到組織者不要和沃特斯一起舉辦音樂會,「如果他們仍然舉行,他應該在空蕩蕩的大廳裡演奏。」 她對這位音樂人的發展表示遺憾,他「顯然已成為 BDS 的積極支持者,而且還是陰謀論者。」羅斯說。

前樂隊成員反對沃特斯

沃特斯過去曾讓帶有猶太標誌「大衛星」的豬形氣球在音樂會上升起。

據報導,在他目前的巡演中,他告訴觀眾,如果他們喜歡平克‧佛洛伊德樂隊但不能忍受他的政治,他們還不如「馬上滾開去酒吧」。

薩姆森 (Polly Samson) 是平克‧佛洛伊德 (Pink Floyd) 樂隊的詞曲作者,與該樂隊前成員吉爾摩 (David Gilmour)結婚。在沃特斯接受《柏林日報》採訪後,她稱他為「你的反猶主義核心已經爛透了」,是「普丁的辯護者」。

平克‧佛洛伊德前樂隊成員們反對俄羅斯的侵略戰爭,他們也與這位有爭議的音樂人保持距離。

英國樂隊平克‧佛洛伊德成立於 1965 年,是搖滾史上最成功的樂隊之一,專輯包括《月之暗面》和《牆》。沃特斯於 1980 年代中期離開樂隊開始單飛。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反猶主義:為何如此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