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胡溫時代害怕失控

2012年3月24日

德語媒體認為,不久前中國人大通過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使得打壓批評人士合法化。而政治精英們感興趣的不是當前的法律草案,而是未來當權者如何為改革指出新方向。

https://p.dw.com/p/14Qxq
圖片來源: Reuters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社會主義特色的92%多數票通過了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以此把對批評政府人士的打壓裹上了法制的外衣。"這是3月23日德國《巴登日報》對中國刑事訴訟法的評價。

該報接著寫道:"此項立法先前就已受到中國自由力量及西方政府和人權組織的猛烈抨擊,這一法律允許中國的安全部門在不為人知的地方把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員羈押六個月,不許他們與律師接觸。羈押雖然必須通知家屬,但家屬無權獲悉羈押地點並建立聯繫。這等於正式批准了中國警方多年來對藝術家艾未未或活躍民主人士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等人的做法。

這一新規定是現任領導人退下來之前制定最後一批法律中的一部分。秋季的黨代會上,較為年輕的領導人將接過權力。儘管黨禁止對今後的方向進行公開討論,但中國人大中的政治精英們並不關心當前的法律草案,他們更感興趣的問題是未來的當權者如何為改革路線指出新方向。

因為在這92%的人中,許多人認為,打壓的做法最多只能短期、但不能長期保障黨永掌權力,更不用說人民的福祉。諸多領域的人士看來產生了一致的看法,他們認為胡溫時代的特點是害怕失控,而不是對未來提出動議,根本的社會問題將不得不留給下一代解決。

作為胡錦濤接班人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和可能成為政府首腦的副總理李克強將繼承一個複雜的權力結構,原則性決定只能由政治局常委會做出,由九人達成一致後治國,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最小的問題也必須統一看法。儘管如此,觀察家們看到的訊號表明,習李二人具有更大改革意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薄熙來被解除重慶市委書記職務以來,中國網路上流言漫天,北京甚至傳出了發生政變的消息。《法蘭克福匯報》駐北京記者觀察了這場由中國新聞檢查當局與網民進行的貓捉老鼠游戲:

"本周初,政府發言人說,北京沒有什麼類似政變的事情。但這並不能平息謠言。自從政治局委員薄熙來上周被解除職務以來,人們在猜測,共產黨高層正在進行一場權力鬥爭。由於官方媒體對這一話題保持沉默,沒有正式消息,微博的猜測益發興旺。微博是享有最多自由的中國媒體。

網路上流言漫天,新聞檢查官們疲於奔命。首先,部落格網頁上無法搜索'政變'一詞。搜索薄熙來的名字時,得到的結果是,根據法律規定,這個詞的搜索沒有結果。現在,部落格網頁上賈慶林這一關鍵詞找不到,甚至周永康不出席一次會議的官方消息也從官方網頁上消失。機敏的中國部落格使用富有想像力的替代詞,代替被封的關鍵詞,但這些替代詞也很快就無法使用了。"

摘譯:匯文

責編:葉宣

以上內容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