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媒:一個更富更強的中國告誡佩洛西不可鋌而走險

2022年7月29日

美國前議長金裡奇當年出訪台灣前曾先拜會了時任中國第一把手江澤民。那時,美國兩艘航母為台灣總統選舉保駕,給北京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過今非昔比,中美力量對比發生了很大變化。

https://p.dw.com/p/4EqnR
USA Newt Gingrich
美國前眾議院議長金裡奇(2016)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UMA Press/G. Coronado

(德國之聲中文網)1997年4初,美國眾議院議長金裡奇( Newt Gingrich)率團訪問台灣。不過,那時中國的優先事項不同於今天,江澤民領導下的中國政府正在歡慶香港回歸,並力圖突破1989年天安門鎮壓之後形成的國際孤立。就金裡奇本人而言,他主張加深中美關係,並同江澤民在北京舉行了會晤。這一背景下,中國不願同華盛頓產生破壞性衝突,從而葬送來之不易的收獲。

1996年台灣舉行總統選舉,為震懾台灣選民,中國向台灣附近海域發射導彈,但結果適得其反,李登輝向對岸表達的強硬立場得到選民的喝彩,以54%的得票率當選台灣歷史上首位民選總統。

在選戰前後,美國向台灣附近調遣了兩個航母戰鬥群,迫使中國不得不承認,無法阻止華盛頓協防台灣。但也是在接受了這次教訓後,中國開始了軍事現代化進程。

就在出訪台灣前幾天,1997年3月低,金裡奇率領美國議員代表團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了3天訪問,而此前一個星期,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戈爾也訪問了中國。金裡奇曾是對北京持最尖銳批評態度的美國高層政治家,但在這次訪華途中,金裡奇讚揚中國在經濟發展領域取得的進步,談到北京在150年後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將面臨的挑戰,據《洛杉磯時報》報導,他在北京曾說,香港是一朵蘭花,不可粗暴對待。至於台灣,金裡奇說,只要統一進程是和平形式,美國國會將支持中國的對台主張,並表達,希望海峽兩岸繼續發展並成為一個國家。

金裡奇在幾天後訪問台灣,之後他稱,他曾告訴中國領導人"我們會協防台灣",中國回答道,沒有發動襲擊的意圖。

金裡奇的以上言辭公開後,時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沈國放評論說,美國的政策令人迷惑,"美國政府以及某些政府部門領導人的講話,同他們的許諾是矛盾的,不是一回事。"

USA Die Sprecherin des Repräsentantenhauses, Nancy Pelosi
去,還是不去?圖片來源: J. Scott Applewhite/ASSOCIATED PRESS/picture alliance

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沒有示弱的餘地

美聯社指出,四分之一世紀過去,情形發生了根本變化。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政府不僅經濟實力大為增強,軍事力量也取得長足進步,在台灣議題上更是不願妥協。

佩洛西計劃訪台的消息,給中共二十大召開之前的氛圍製造了更大的壓力。即將第三次成為中共領導人的習近平不會向世人表現出軟弱,尤其被他們看來在美國的挑釁面前,習近平更沒有示弱的餘地。

這些年間,中國的經濟總量已超過德國和日本,緊隨美國之後。據瑞典SIPRI研究所的報導,過去27年以來,中國的軍費開支一直有增無減,2021年高達2930億美元,美國當年的軍費預算是8010億美元。

中國政府耗資千億美元研發戰機、潛水艇、航母以及其它高科技武器,而所謂的"航母殺手"導彈據信有阻擋美軍協防台灣的能力。最近數年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機和轟炸機不斷飛進台灣附近的空域。

中國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劉江永對美聯社說,佩洛西訪問台灣將造成中美關係持久性的傷害,讓這趟出訪成行,將損害拜登政府的可信度,因為他不久前剛剛做出承諾。

周四(7月28日)拜登和習近平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影片通話,白宮稱對台政策沒有改變,"美國強烈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與穩定的努"。中方發布了措辭嚴厲的聲明,"我們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絕不為任何形式的'台獨'勢力留下任何空間。民意不可違,玩火必自焚。希望美方看清楚這一點。"

劉江永認為,拜登同習近平談及的所有其它議題都會因為計劃中的訪台事宜"受到嚴重影響"。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