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外交政策:亞洲仍是重點

2013年7月2日

美國國務卿克裡在今年的東協峰會上表達了明確的態度:美國將繼續積極參與亞洲事務。而同時,他也試圖避免和競爭對手中國產生直接對抗。

https://p.dw.com/p/190Ly
Towering above the other foreign ministers, US Secretary of State John Kerry walks with Brunei's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Prince Mohamed Bolkiah(2nd-R), Australia's Foreign Minister Bob Carr(R) and other ministers who were attending a cultural event and dinner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second day of the ASEAN security conference in Bandar Seri Begawan, Brunei on July 1, 2013. AFP PHOTO / POOL / Jacquelyn Martin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JACQUELYN MARTIN/AFP/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 JACQUELYN MARTIN/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把美國的外交政策重點重新定位向亞洲是克裡的前任希拉蕊‧克林頓留下的"政治遺產"。她提出了"美國的太平洋世紀"這一地區概念,並且做到言行一致:她上任國務卿後在2009年首次出訪目的地便是亞洲。在《外交政策》雜誌的文章中克林頓強調:"就像亞洲對美國的未來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樣,美國的積極參與對亞洲的未來也至關重要。"

在過去幾個月卻產生了一些質疑,這些人不知道美國是否願意並能夠堅持其在亞洲積極參與的外交政策。就像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鮑爾(Ernest Z. Bower)和阿必思(Noelan Arbis)寫的那樣:"亞洲的地區夥伴提出了關於美國在該地區積極參與的程度以及可持續性的疑問,因為看起來,自克裡在2月1日擔任國務卿之後,顯然優先考慮的是敘利亞衝突和中東關係問題。"

重點仍在亞洲

在參加在汶萊舉行的東協地區論壇時,克裡決定對這種說法作出反擊。在7月1日論壇開幕式上他表示,美國將會繼續奉行既定政策,他甚至希望美國在亞洲活動能夠得到進一步擴大。克裡的這番言論與美國國防部長黑格(Chuck Hagel)一個月前在"2013香格里拉對話" (5月31日至6月2日)上的講話步調一致,該對話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區域安全會議。黑格當時表示:"美國國防部未來的資金確實比過去要少,不過如果因此影響了我們的戰略調整,將是不明智和目光短淺的。"

Secretary of State Hillary Rodham Clinton, center, talks with Indonesian junior school students upon her arrival at Halim Perdanakusuma airport in Jakarta, Indonesia, Wednesday, Feb 18, 2009. Secretary of State Clinton is hoping to rehabilitate America's image abroad, especially with Muslims, during a visit to Indonesia and to strengthen economic and development ties with Southeast Asia. (AP Photo/Achmad Ibrahim)
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克林頓2009年亞洲之行訪問印尼時與在機場迎接她的學生合影圖片來源: AP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鮑爾和阿必思認為,美國在亞洲面臨的戰略挑戰是多樣性的:其中涉及的範圍從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的主權爭端,到北韓的核計劃,還有亞洲地區的種族和宗教衝突(比如緬甸)。

在南中國海爭端的例子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國的做法。克裡在汶萊明確的談到了衝突問題:"我們十分希望,很快就能在達成有效的南海行為準則方面出現進展,這能夠保證這個重要地區的穩定。"同時他強調,美國不直接干預個別衝突,但會推動在國際法的框架內解決問題。美國以這個方式支持地區夥伴,在選擇不直接對抗的同時,建立起與中國的平衡關係。克裡在汶萊間接地表達了這種態度:"我們的行動並非是遏制一個國家,或者和任何國家建立一種抗衡關係。"

柏林政治科學基金會的亞洲問題專家格爾哈特‧維爾(Gerhard Will)卻認為這種說法不可信:"看起來,雖然他們似乎不是一直有意識去這麼做,不過美國奉行的就是遏制戰略。他們雖然說是要把中國包括在內,不過人們具體看美國的動作就會發現,中國常常被排除在外。"這一政策的最終結果將是,美國和中國在東南亞成為毫無疑問的競爭對手。"這並不是是一種有著長遠前景的策略。"

這種策略會最終會迫使東協國家更清晰地將自己定位為親中或者是親美。維爾表示,因此克裡在東協峰會上的任務之一就是重拾信任:"在真正危機關頭下,'美國支持'顯然不是上選,從菲律賓的例子就可以看到這點。"去年夏天菲律賓和中國在斯卡伯勒淺灘(Scarborough-Riff/中稱:黃岩島)對峙時期,美國的表現就十分保守。

US Secretary of State John Kerry (2nd R) with ASEAN counterparts Singapore's Foreign Minister K Shanmugam (L), Vietnamese Foreign Minister Pham Binh Minh (2nd L) and Bruneian Foreign Minister Mohammad Bolkiah (R) shake hands during a group photogrpah at the 3rd East Asia Summit (EAS) Foreign Minister's Meeting in Brunei's capital Bandar Seri Begawan on July 2, 2013. US Secretary of State John Kerry meets his Russian counterpart Sergei Lavrov on July 2 in Brunei in hopes of narrowing differences on ending the Syrian bloodshed, a task complicated by the two powers' tug-of-war over fugitive US secrets leaker Edward Snowden. AFP PHOTO / ROSLAN RAHMAN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ROSLAN RAHMAN/AFP/Getty Images)
東協峰會領導人合照(從左至右):新加坡外交部長尚穆根(K Shanmugam)、越南外長范平明(Pham Binh Minh)、美國國務卿(John Kerry)和汶萊外長穆罕默德‧博爾基亞親王(Mohammad Bolkiah )圖片來源: Reuters

中美"利益共同體"

不過維爾認為不會出現類似當初美國和前蘇聯明確呈敵對形象的那種冷戰。現在的形勢更為複雜。

中美深遠的經貿聯繫也給雙方創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維爾強調:"遏制戰略與美國的經濟利益並不一致,當然也不符合中國的經濟利益。"

在北韓問題上也可以看到中美利益共同體。克裡和中國外長王毅會晤後,雙方都表明了反對北韓核計劃的決心。

作者:Rodion Ebbighausen              編譯:文木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