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網路封殺:中國伊朗技術領先

2010年5月6日

本周,「記者無疆界」等組織在柏林舉行「中國伊朗網路审查」討論會,討論會顯示,中國在發展網路封殺技術方面遙遙領先,而伊朗則緊隨其後,堪稱「老二「

https://p.dw.com/p/NE97
「中國網路审查」討論會部分參與者圖片來源: DW

5月3日是國際媒體自由日。 人權組織"記者無疆界"再次公佈了一份有關全球最大的40個敵視媒體自由的組織和個人的報告。報告稱,這些個人和組織迫害持批評意見的獨立記者,肆意採取逮捕行動和暴力行動,中國共產黨總書記和國家主席胡錦濤以及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就是這40人名單中名列榜首的兩位。據記者無疆界組織德國分部的董事會發言人米歇爾‧雷蒂斯克(Michael Rediske)說,這兩人早已被視為了自由媒體的敵人 。 

雷蒂斯克周一(5月3日)在柏林主持了一個有關"中國和伊朗網路审查活動"的開幕式,並強調了這個由記者無疆界組織、德國記者協會和德國報紙出版商聯邦協會組織的這一活動對德國和中國實現媒體自由的重要性。 他說,媒體自由的敵人越來越重視網路的作用 。中國在發展網路封殺技術方面遙遙領先,而伊朗則在這方面緊隨中國之後 。

兩名分別因政治原因而在德國居住的記者參與了討論, 一位是中國作家史明, 另一位是伊朗部落格寫手米爾扎女士(Maryam Mirza)。兩人在活動中強調說,即便他們的原籍國对網路進行封殺, 但是網路仍然發揮了積極作用。史明說,網路使從下至上的社會變革成為了可能。這是一個國家實現民主化潛在因素,但是尚不清楚這種民主是否會發展成為議會式的民主。而對媒體的封殺是從上至下開展的。 為此史明列舉了"5毛黨"作為例子。中國的一些部落格寫手和網路評論員在讀者平台上以及在線上評論中為政府和有關機構說項,試圖影響公眾輿論 。 史明還说,網路展示了中國人的廣泛興趣以及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團的觀點和立場。

米爾紮在回憶伊朗去年6月份總統大選後國內出現的抗議浪潮時说,網路幫助伊朗人向世界發出了他們的聲音。 推特(Twitter)和Facebook在伊朗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為它們 主要被用來進行政治話題的交流。 她說,伊朗正在發生一場鬥爭,鬥爭的一方依仗著石油和軍事強權,而另一方則是利用網路反對暴力行為。 網路使用者還通過Facebook和 推特發起了一場徵集上萬人簽名的運動,反對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米爾扎還說,儘管伊朗政府採取了新聞審查制度, 但民眾已經看到了這個政權的窮途末路。不過,米爾紮在會上沒有進一步談及聽眾提出的關於伊朗政府也可以利用Facebook 等手段確定反對派人士身份這一問題。

自1979年以來一直不斷報導伊朗問題的電視評論員梅茨格爾(Peter Mezger), 去年曾親眼見證了伊朗的抗議運動。他認為,伊朗反對派人士对于網路的利用有些"自說自話"的感覺,無形中誇大了網路的力量。

史明在報告中列舉了中國的兩個例子。 他說,完全禁止一個話題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比有選擇地進行媒體封殺更能引起人們的不信任感,因為這將激發人們的更強烈的好奇心。比如,2003年中國處理薩斯的做法就是一個例子。史明還強調,單純的訊息自由也同樣不可取。單純的傳播訊息並不能對訊息獲得者有所幫助。關鍵是應當傳播具有真憑實據的訊息, 要有能力對訊息進行歸納和篩選。 而在訊息大爆炸時代,許多人和媒體都不具備這個能力。電視台記者梅茨格爾認為,傳統的媒體應當承擔起這個責任來。他說,我們在需要新型媒體的同時,也需要傳統媒體記者。而傳統媒體記者能够比網際網路更為有效地對各種新聞內容和話題進行調查和篩選 。

作者:Axel Wagner/韓明芳 責編:凝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