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納瓦尼特姆•皮萊:人權事業的新面孔

Oliver Samson2008年9月1日

她戰勝了雙重歧視,書寫了司法的歷史而且總能超出人們對她的期望:納瓦尼特姆•皮萊新近被任命為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 — 這可不是為了取悅任何人。德國之聲記者介紹如下。

https://p.dw.com/p/F8e8
納瓦尼特姆•皮萊:南非女人權鬥士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皮萊曾經說,正是每天都在發生的歧視現象讓她走上了為受害者伸張正義的道路。過去,她本人就經受了雙重的歧視:身為"有色人種"的一員在種族隔離的南非生活;作為女性在男人主導的法律界工作。儘管這樣,她仍然不斷地取得成功:自2008年9月1日起,她將在日內瓦開始擔任聯合國也許最為引人關注的職位: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從形式上來說,這個職位並沒有太多權力,但是擔任這一職位的人要有勇氣,在面對獨裁、酷刑、壓迫和戰爭是挺身而出。

公車司機的女兒

生於1941年的皮萊在孩提時代被家人暱稱為"納維"。她的家境並不富裕:當公車司機的父親是位印度移民。她有三個姐妹,一家人生活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的一個專為印度裔少數民族開闢的窮人區裡。很小的時候,納維就展現了很強的正義感。她在一篇學校作文裡寫到,婦女應當承擔起教育孩子什麼是人權的任務。最後,德班的印度社區籌款供皮萊完成了大學學業。

法官和女秘書

皮萊在南非納塔爾大學選擇了法學專業。剛開始,人們根本就不願錄取她:在當時的南非,一個非白人的律師想讓一名白人政府工作人員做件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事情。儘管她順利完成學業,但這絕不代表她不用再受歧視:司法界被白人男性所統治。"當我在南非第一次踏進法院大門的時候,我發現洗手間門上寫的並不是'男士'和'女士',而是'法官'和'女秘書'。"皮雷回憶說。她希望成為法官,可通往法官辦公室的大門對她顯然是關閉的。根據當時法律,女性就是在買東西需要簽買賣合同時都需要徵得丈夫的同意。

1967年,皮萊開設了自己的事務所 - 作為第一位非白人女性。她為種族隔離政策的受害者和反抗種族隔離的活躍分子、工會會員和女權主義者提供辯護。在一系列沒有先例的案件中,她反對當局的隔離逮捕制度,追求公正審判。1973年,她取得了一次巨大的成功。在她的努力下,關押在羅本島的政治犯被允許聘請律師。這些政治犯中的一位名字就叫尼爾森‧曼德拉。

登上黑名單

在那之後她曾說,當時她根本就不相信種族隔離制度有一天會結束。與大主教德斯蒙特‧圖圖(Desmond Tutu)以及其他人權鬥士一道,皮萊的名字登上了當局"危害國家安全人士"的黑名單。在很多年裡,皮萊的護照被沒收,但最終她還是得以離開南非。上世紀80年代,她在美國的精英大學哈佛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論文。

在種族隔離結束以後,1994年,當時的南非總統曼德拉把皮雷召進了南非的最高法院 - 再次作為第一位黑人女性。同年,她成為聯合國設在坦桑尼亞阿魯沙負責審判盧安達種族屠殺戰犯法庭的一員。這裡,她書寫了司法界的歷史:她將對婦女進行的有組織的性侵害定義為戰爭手段,並由此認定盧安達的一名市長犯有種族屠殺罪,因為實施性侵害"摧毀精神、生存意願以及生命本身"。此後,皮萊被看作是反對性暴力以及與性別有關的侵害人權罪行的先驅。她多次因為對法律進行具有先驅性的解釋而受到嘉獎。

2003年,皮萊被選為海牙國家法庭18位法官之一,負責將獨裁者和刑訊逼供者繩之以法。到最後,她擔任了法院主席一職。

不光光是在海牙人們談論著皮萊工作起來那似乎無窮無盡的精力。一直以來,她擔任著多個人權組織的領導職務,並且同時是德班韋斯特維拉大學(University of Durban Westville)副校長。皮萊還是婦女維權組織"Equality Now"的成立者之一,也是南非投資協會"Nozala Investments"監事會成員。這個協會為由婦女領導或者旨在推動婦女事業的企業提供資助。在回答關於自己人生的座右銘是什麼時,皮萊曾經說,人們不應該忘記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受到多方質疑

2008年7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提名皮萊擔任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一職。此舉受到多方質疑。由於身為兩個女兒的母親的皮萊贊同墮胎,美國和天主教會對此表示擔憂。此外,有人認為,由一名南非人出任這一職位可能對辛巴威过于迁就。許多非政府組織 - 比如聯合國觀察(UN Watch)- 對皮萊作為法官能否像她的前任路易斯‧阿博女士(Louise Arbour)那樣採取堅定和不屈不撓的立場。阿博女士此前經常突破外交禮儀的界限,而且從不畏懼揭露和批判哪怕是美國和以色列的侵害人權的行為。

皮萊說,她已經習慣反擊質疑的聲音。2008年7月28日,她再次做到了這一點。聯合國大會一致確認通過納瓦尼特姆‧皮萊成為新任人權事務高級專員。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