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20708 Annoncen Gesellschaftswandel

Marlis Schaum2008年7月8日

大眾媒體的每一則約會廣告,都包含著一個有趣的、浪漫的、傷感的、聳動的,或平凡的故事。讀者在看完這類廣告後,難免會好奇地想知道結果,例如狂歡節的那名野性牛仔,或渴望愛情、體質纖弱的寂寞芳心,後來都怎麼樣了?

https://p.dw.com/p/EYXC
慕尼黑瑪麗廣場上的約會情侶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我叫薩拉.格拉賓斯基,馬上就38歲了。我跟我先生是通過約會廣告認識的。"

薩拉敘述和翻看著舊報紙上的廣告,不時笑出了聲音,她的先生菲利普就坐在旁邊。當年菲利普的應徵信被歸為"或許回復"的一類,在桌上放了兩個星期,薩拉才打了電話。他們在電話裡閒聊一陣之後,約好第二天晚上見面。不巧薩拉臨時要幫別人看孩子,去不了。打電話怎麼也聯絡不上菲利普,就這麼爽了約。菲利普回憶說:"我開車赴約緊張到不行,一個人坐在那兒先叫了一杯啤酒,後來又叫了一杯,再叫一杯,接二連三,最後都喝迷糊了。等了一個多小時還不見人來,就想,可能是沒戲了,只好敗興而歸。"

後來菲利普自己登了個廣告。薩拉泡澡時,偶然讀到這則廣告,就寫了封應徵信。如今想起這件陰錯陽差的往事,薩拉還覺得挺尷尬。但如果菲利普沒登這則廣告的話,兩人恐怕也就沒有今天了。薩拉表示: "我早到了半個小時。他從門外進來時,我一看,馬上覺得這個人就是我要找的對象。"

如今他們結婚已經12年了。

維歐拉.雷曼對約會廣告很感興趣,就以這個主題寫了她的博士論文。她說:"'擇偶'是人類生活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雖然今天單身的人很多,但 '擇偶'的重要性並沒有因此降低。長期觀察報章雜誌和網路上的這類廣告,就會察覺到社會演變的過程。"

據說,最早的約會廣告於1695年在英國出現:當時一位英國紳士登報徵求一位多金的淑女作為結婚對象。其後的兩百多年來,刊登約會廣告的男男女女,唯一目的就是找個可以不愁物質生活的結婚對象。

時至今日,這類廣告的目的已越來越不單純,有些大膽、露骨到甚至涉及性交易,迫使出版社或網站必須加以檢查過濾。約會廣告始終不變的一點:"是男女的角色差異:首先,登廣告的男性比女性多,大約是60比40。此外,男人直截了當說明自己的需求,例如他們徵求一位美麗動人,富於吸引力的女子。而女性則注重男人的教育水準和經濟狀況。"

"約會廣告"大幅改變了彼得.弗洛萊克斯的人生規劃。有一天他讀到一則廣告:"其實我是個清醒的人,不是'派對大王',也不是帥哥,但還不難看;個性堅強而獨立;從工作中培養了比較廣闊的視野。"

這是1992年"都市觀察報"約會廣告欄裡的一段廣告詞。當時還在上大學的彼得,一邊念著廣告詞兒,一邊兒抿嘴而笑。有一次他與朋友們聚會時,即興念了這些廣告。幾年之後,他成為小品劇演員。"很可能是這些'約會廣告'給我帶來的啟發,使我試著走上舞檯面對觀眾。"

"約會廣告"有時真能改變人的命運,例如波昂教師亞歷山德.格雷特,在一個百無聊賴的晚上上網瀏覽,看到一位女士的廣告寫著:尋找一位共同出遊的男伴,但沒時間固定交往。他想,這個得趕快回應。當他們第一次約會見面,站在亞歷山德面前的竟是20年前曾令他十分傾慕的一位女士。他說:"那時我是波昂大學的學生,在校園裡看到她,就覺得這是個很有吸引力的女孩,但我膽小害羞,不敢在圖書館裡跟她搭話。"

現在他們已經認識6年,成為固定伴侶,雖然兩人原本都沒有這份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