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60711 Weltinvestitionsbericht

Tian Miao2011年7月27日

銀行危機也導致對外直接投資大幅下降。《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總結了近年來的發展趨勢和未來前景。

https://p.dw.com/p/124lQ
Euro Münze mit Bundesadler Elefant und Drache als Symbol für Indien und China. --- 2011_04_28-Investitionen-Deutschland-Asien DW-Grafik: Peter Steinmetz
德國2010年對外投資增加圖片來源: DW-Montage

在外國投資領域,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的份量在逐漸增加。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在柏林宣佈,2010年,這些國家所吸引的外國投資首次佔到世界的一半以上。不過,這些投資的分配非常不平衡。中國、印度和巴西越來越具有吸引力。

非洲國家堪憂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代表卡爾(Joachim Karl)表示:"其他一些地區的發展則令人憂慮。尤其是非洲,那裡獲得的外國投資繼續下降。在所謂的最落後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中的內陸國家和小島國,前景也不佳。"

大型新興工業國則不僅在吸引外國投資方面,也在作為投資者方面越來越強大。其對外投資已佔到世界的30%。

對外投資有望兩年內恢復危機前水準

2010年,世界範圍內對外投資總額為1.24兆美元,略高於前一年。但卡爾表示,投資的復甦進展緩慢。"如果進展較為良好,我們預計,到2013年,也就是兩年內,對外投資將恢復至危機前的水準,即接近2兆美元。"

德國是2010年唯一一個對外投資增加的大型歐盟經濟體。

委託加工生產增長強勁

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顯示,最重要的趨勢是,非股權投資強勁增長。尤其是發達工業國的企業在發展中國家委託生產,特別是汽車零配件、電子、紡織、製鞋和農產品,無需自己投資建廠。這樣的訂單生產為1500萬人創造了就業崗位,年營業額達到2兆美元。卡爾說:"不過,有陽光的地方也有陰影。我們也指出,與非股權投資相聯繫的風險是,這樣的生產環境和工作條件有時會令人憂慮。"

例如,世界最大的委託加工製造商、台灣電子供應商富士康就因一系列員工自殺事件屢次成為報刊頭條。員工抱怨工作條件無法忍受,企業領導層則否認這一點。不過,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認為,非股權投資模式仍是利大於弊。因此,各國政府還是應當把這一模式納入發展戰略中。

作者:Bernd Gräßler 編譯: 苗子

責編: 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