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健康

疫情如山倒 北京殯儀館員工帶病上班

2022年12月17日

中國政府12月初突然放鬆防疫管控後,許多大城市的疫情正在爆炸式增長。在2200萬常住人口的北京,殯儀館壓力山大,許多已經被感染的員工也不得不帶病上班。

https://p.dw.com/p/4L6DR
醫護人員正在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前轉運一名病人
醫護人員正在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前轉運一名病人 圖片來源: REUTERS TV/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12月7日中國宣佈放寬防疫的"新十條"以來,官方沒有再通報過任何新冠死亡病例。然而,北京的多家殯儀館卻面臨著陡增的壓力

北京密雲的一家殯儀館向路透社記者表示,不論是館內員工還是駕駛車輛的員工,出勤率都有所減少。一名工作人員說,火化服務的需求正在不斷積壓,"我們有許多員工都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

北京懷柔的殯儀館則透露,現在平均每具遺體需要等候三天才能火化。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路透社:"你可以自己把遺體運到這裡,最近很忙。"

在北京東郊的一間殯儀館,美聯社記者則看到幾十個人戴著帽子、頂著嚴寒、穿著全套防護服的工人把棺材一個個推了出來。當一個拿著寫字板的員工喊出死者的名字時,一個親屬拖著行李走到棺材前檢查遺體。其中一位親屬告訴美聯社,他們的親人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

中國國家衛健委已經在12月14日宣佈不再通報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病例。而且,由於各地已經停止了大規模核酸檢測,無症狀感染者已經變得難以追蹤。這都導致了人們無法再通過官方數字來判斷疫情的嚴重程度。

一名在北京東郊殯儀館的死者親屬告訴美聯社,她的老年親屬在12月初生病,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12月16日上午在急診室去世。這位不願具名的女士介紹說,當時急診病房裡有許多人都測出了新冠陽性,而且沒有足夠的護士來照料急診病人。

美聯社記者12月16日晚上在該殯儀館停留了約1小時,期間看到有十幾具屍體被推走。殯儀館內好幾個人都向記者講述了一名死者當天早上去世前呼吸困難的慘狀,但是最終其死亡證明上卻只寫了"肺炎"為死因,儘管此前已經測出過新冠陽性。

東郊殯儀館的員工對美聯社表示,最近幾天業務量明顯上升,每天大約有150具遺體需要火化,平時只有幾十具。其中一名員工將此歸咎於新冠病毒,但另一名員工指出,往年冬季的死亡人數也會較平時激增。

中國僅統計直接死於新冠病毒患者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數字,自2019年底以來,全國總共只有5235人死於新冠病毒,遠遠低於其他國家。比如在美國,累計已有110萬人死於新冠。然而,公共衞生專家指出,這種統計數據不能直接比較。中國衞生部門只計入那些直接死於新冠病毒的患者,那些因感染新冠而導致原先基礎疾病惡化的死者則不被納入統計。而在許多其他國家,任何以新冠病毒為因素或促成因素的死亡都被算作與新冠死亡病例。

不少醫學研究者已經對全面放開防疫措施將會導致多少人死於新冠進行了分析。美國衞生計量與評估研究所(IHME)的最新預測顯示,中國突然取消嚴格防疫限制,可能導致中國病例數量在4月1日前後達到高峰,即全國2/3人口被感染,屆時死亡人數將達到32.2萬。該預測考慮了中國各省政府發布的疫情和疫苗接種數據,還借鑑了香港奧密克戎疫情的數據。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國家新冠病毒肺炎聯防聯控機制專家組成員馮子健12月6日在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更是表示,依照數學模型測算,放寬防疫管控後的第一波疫情高峰,"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達到60%左右,隨後會逐步回落到一個平穩期,最終我們可能80%-90%的人都會經歷感染。"

中國年輕人疫苗接種率非常高,但是老年人接種率卻在東亞地區墊底
中國年輕人疫苗接種率非常高,但是老年人接種率卻在東亞地區墊底 圖片來源: Ji Chunpeng/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alliance

疫苗接種率低 人均醫療資源薄弱

60%的中國人口即意味著超過8億人。而目前全球的感染人數為6.48億人。而且,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人均醫療資源明顯偏低,老年人群中的新冠疫苗接種率也是重大短板。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的數據,11月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完成兩針接種的比例為86%,加強針接種率約為68%。但是80歲以上老年人兩針接種率僅為66%,加強針接種率更是只有40%,在東亞各國中墊底。作為對比,德國60歲以上老年人加強針接種率已經超過85%。

中國官方也意識到這些問題。國務院已經在11月底出台文件,佈置加快老年人疫苗接種工作。而在醫療資源薄弱的農村地區,當局也在努力推動增加發熱門診的數量。國家衞生健康委基層衞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12月15日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披露,到明年3月,大約90%的鄉鎮一級衞生院將設有發熱門診。

(路透社、美聯社)

後疫情時代:對抗「長新冠」長路漫漫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