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牛奶醜聞的教訓和啟示

2008年10月11日

「違反行為多如牛毛」是法蘭克福星期日匯報一篇文章的標題。文章從牛奶醜聞談到中國地方官僚對抗中央政府、庇護當地違法行為的做法:

https://p.dw.com/p/FXXi
婦孺皆知圖片來源: AP

"北京的國務院與地方行政之間一直就有鬥爭。改革前,北京既主管地方人事、也決定地方財政。九十年代自由化開始以來,中央政府雖然繼續保留最重要的人事決策權,但在如何經營獲取資金的問題上,則放手由省市自己決定 。

現在,幹部的業績用地方經濟發展狀況來衡量。為此,地方諸侯有兩手。第一,掩蓋壞消息;第二,支持企業,哪怕這些企業做違法的事也在所不惜。關鍵在於要使自己的城市增加收入,比其它城市更為輝煌。"

文章接著以江蘇常州建造大型鋼廠以及內蒙建造新鋒發電廠為例,說明地方政府對待中央規定總有"創造性"的對策。針對有毒牛奶造成的嚴重後果,文章最後寫道:

"首先必須明確地方政府與北京的各自權限。現在,地方官員和幹部仍然期望,北京的法令、規定和指示會像皇帝時代或共產黨統治的頭幾十年那樣,過不了多久就會改變或被遺忘。他們總是試圖繞過這些法令、規定和指示。所以,政府必須更多依靠公眾輿論和新聞界力量揭露地方政府濫用權力和企業違法行為。很多跡象表明,中國的記者幾個月前就已經在追蹤牛奶摻毒的做法。"

新蘇黎世報指出,對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無論是四川火鍋放入鴉片,還是油條面團中添加洗衣粉,中國民眾過去只能通過小道消息得知。而這次牛奶醜聞發生後,社會各界通過媒體不僅知道了災難的"數字和現狀",而且也看到"有名有姓的具體病例 ",這種透明度使人"初步嘗到了自由的滋味":

"我們可以觀察到新聞界的某種新型公開性。過去,只有當某一弊病的後果無法掩蓋時,才公佈於眾,正如中國諺語所說,紙包不住火。最後,醜聞往往以找到並犧牲替罪羊告終。然後,中共中央一錘定音,這件事就算正式結束,以此阻止公眾對其內在聯繫和責任的嚴肅討論。

而三聚氰胺造成的牛奶醜聞並沒有大事化小。當它達到國際範圍時,沒有一個'愛國者'說,中國應該摀住這一醜聞,以免丟面子。醜聞在中國內外都受到廣泛關注,這一動力給新聞報導開闢了更大的自由空間,促成了多元輿論的形成。令人高興的是,這裡首先涉及到的是責任、法律和必要的體制改革等問題,而不是簡單的'道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