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中國江山紅透,台灣綠肥紅瘦

2017年6月18日

馬雲等企業家赤裸裸為紅色政權效忠繼續引發爭議,「斷交」事件卻不能改變台灣政治「綠肥紅瘦」的趨勢。

https://p.dw.com/p/2etIJ
Jack Ma
台灣《上報》:歷史終將埋葬"馬雲們"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M. Lennihan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上報》發表文章《歷史終將埋葬"馬雲們"》,作者陳岳生指出,在中國眾多知名的雙引號企業家中,即使有重回媽媽懷抱裡的任志強(在微博上秀重回黨的懷抱),在商言商不談政治的柳傳志,以及被失蹤後繼續做著中國夢的郭廣昌,但像馬雲這樣持續為特色社會主義叫好者,前後邏輯連貫的依然寥寥可數。"這樣的馬雲,這樣的任志強,如果按照他們媽媽(黨)對'軟埋'的定義,早晚有一天歷史一定會軟埋他們,即真正讓社會認清這樣一群看似商業成功實則人心潰爛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文章說,馬雲當下對計劃經濟的情有獨鐘,恐怕不僅僅是經濟學常識缺失的問題,更大的可能也說明他本身就對國家主義情有獨鐘。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都異常清晰的現實是,這裡的國家主義之強盛,無論在經濟,還是自由度,更不用說民主,比如最近瘋狂的刪帖封號,可以說,極權式國家主義從來沒有離開過,且災難也從來沒有遠離過,並呈現出越來越精細化管控。一方面體制在以更大的壓力與能力在打擊社會,另一方面所謂的商業領袖或公共知識份子,反其道也在為國家主義從經濟或社會理論上背書,使其管控合法化,使其中國式半計劃半市場經濟不斷牢固。

走出邦交國數字迷思

香港《端傳媒》發表文章《斷交事件後,反思台灣國格主張》,作者宋承恩認為,《蒙特維多公約》國家地位四大要件裡,所講的是與國際社會其他成員往來的"能力",而不是實際上與多少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在當前台灣國家地位仍處於爭議,尚未被廣泛承認的前提下,邦交國數字,如同其他"實質國際參與"或"國家實踐"(state practice),都構成台灣是否"以國家身份出現於國際社會"(act like a state)的整體證據。

Panama Erweiterung Panamakanal Tsai Ing-wen
2016年6月蔡英文在邦交國巴拿馬出席運河擴寬典禮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J. Ordonez

文章說,邦交國不是不重要,而是由國格追求的角度,邦交國本身不是目標。由這次政府與民間的反映,看得出來台灣已逐漸走出過往的"邦交國數字迷思",值得肯定。但更深的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在"以什麼身份被承認",以及"自我國格主張的困境"兩方面。問題是,台灣從來沒有在法理上清楚界定自己的國格,而是容讓相互矛盾的聲明或實踐,堆成一堆碎磚瓦,供研究者撿拾--同時容許國格界定的問題,暴露於來自兩岸關係、地緣,乃至國內政治情勢的擺蕩與影響。長期以來,台灣政府對這樣的情形不但不 覺得需要精進,反而自詡為"務實彈性",或推給情勢。

兩岸論述"綠肥紅瘦"?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兩岸場域藍退綠進》,作者南方朔指出,最近的台灣在兩岸問題話語上已出現微妙的變化。在兩岸這個議題上,由於國共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所以過去兩岸關係一直是國民黨的強項;到了最近,國民黨由於內鬥擴大,這種內鬥已擴及兩岸議題。北京對國民黨本土派的吳敦義也改變了態度,它不再稱吳敦義為"先生"或"您",而稱之為"你",北京對人的稱呼一向有輕有重。

文章說,由於國民黨的內鬥愈來愈深化,綠和泛綠在兩岸論述上就有了機會。綠色陣營以前並無兩岸論述,它們除了"反中愛台",並指責別人"賣台"外,就沒有別的說法。蔡英文雖然說法多變,但大眾都懷疑她的誠意。但民進黨及泛綠也是會變的。當國民黨影響力日益縮小,台灣內部的統獨緊張就會變小,並因而稀釋出空間。

炮打港獨邀功

香港《蘋果日報》發表文章《真假槍炮打港獨  邀功豈止梁振英》,作者李平認為,梁振英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過去五年面對最大的挑戰是處理佔中,最難的決定"就是忍"。港澳辦副主任馮巍近日一番說話或許揭開了天機。他說,在處理"非法佔中"時,駐港解放軍成為堅強後盾。原來,梁振英所說的忍,應該是沒有出動解放軍這塊後盾;原來,駐港解放軍可以憑藉反港獨的演習立功。

文章說,真假槍炮齊轟港獨,自佔中後已蔚然成風,成為中港官員、御用學者文人邀功請賞的捷徑。親共議員藉有議員到台北出席"台灣國會關注香港民主連線"成立儀式,聯署聲明炮轟港獨與台獨勾結。中聯辦法務部部長王振民就不時有"理論創新",近日又拋出所謂"香港從來沒有獨立的政治"。文章質問:如果香港不能發展出一套與中國不同的政治,何來一國兩制、高度自治?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摘編: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