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 月球背後的龍

Frank Sieren2015年5月29日

中國的航天計劃越來越雄心勃勃:中國意欲成為探測月球背面的第一個國家。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它不僅關係到面子,而且事關原料。

https://p.dw.com/p/1FZ4D
Bild von der Rückseite des Mondes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NASA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某種程度上,月球背面是一個盲點。無人知道,那裡散佈著何樣岩石、有著何種稀有原料。人們迄今所知均來自於繞飛月球表面的那些探測器所拍攝的照片。現在,中國人決計改變這一狀況。上周,北京宣佈,將實施首次飛向月球背面的載人飛行。這一以月仙嫦娥命名的登月使命預定2020年啟動。去年,嫦娥3號登月探測器已引發轟動。「玉兔號」月球車一度癱瘓,卻在工程師們幾乎要放棄希望時重現活力。此後,它向地球發回寶貴數據。現在,本來用作備星的嫦娥四號同樣也要出名了。

月球之所以有背面是由於我們因月球相對於地球旋轉之故總是無法看到這一面。但是,太陽卻總是定期在那一面的上空閃耀。美國人和俄羅斯迄今沒有登上那一面,原因是,相關使命對他們來說過於昂貴。而且,由於是繞月飛行,其路線也要複雜得多。在美國宇航局眼裡,為此投入巨資至為不值。它集中精力於火星使命。不過,這可能是錯誤的決定。隨著每一次無人登月使命,中國人都蒐集到重要知識和將來的火星使命所必須的登陸經驗。而可能在月球上找到的資源,中國人可不會願意讓他人分享。所涉資源首先是氦3。人們可以用它生產出能源。

計劃自建空間站

俄羅斯則完全相反。莫斯科有意與中國合作。反正,俄羅斯副總理羅戈辛(Dmitri Rogosin)去年就曾在北京有相關表示。俄羅斯宇航局負責人奧斯塔彭科(Oleg Ostapenko)在中國2014國際航展上曾介紹過兩國合作將會呈現的前景。這方面,首先涉及用於航天的電子零件。由於歐盟實施高技術禁運,俄羅斯亟缺它們。中國也不反對同俄羅斯合作。有望獲得火箭領域的高技術,這一前景頗讓北京歡喜。因為,在這一領域,中國人還遠遜於那些航天強國。

Frank Sieren Kolumnist Handelsblatt Bestseller Autor China
本文作者圖片來源: Frank Sieren

中國運載火箭「長征2F」可以將大約11噸重的物體送入宇宙軌道。計劃今年底製成的俄羅斯「安加拉5(Angara 5)」的載重能力則要超過它一倍以上。為實現其雄心勃勃的航天計劃,中國人需要這樣的運載火箭。按購買力計算的這一全球最大經濟強國要為將來未雨綢繆。因此,今年初,中國人展示了用於空間的光伏裝置模型。光伏裝置將重達1萬噸。即使是在地球上,它也不是輕量級的飛行載物。要將這樣的龐然大物送入太空,其任務不可謂不艱難。不僅如此,中國人還計劃建造自己的類似國際空間站(ISS)那樣的太空站。取名「天宮」這一空間站將分階段至2022年建成。2011年,該空間站的首個模塊已射入太空。

尋找未來能源?

下一次無人登月使命已處於計劃階段:嫦娥5號將首次將最多2公斤岩石樣本帶回地球。不僅是科技界,經濟界也在翹首以待。因為,月球上據信蘊藏著約100萬噸氦3。科學家們認為,氦3可能成為未來能源,前提是,為此所需的聚合反應堆技術達到批量生產程度。其實,僅僅是找到此類豐富原料這一前景就足以讓中國願意向宇航投入巨資。無論如何,值得一試。

本文作者20年來在中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