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歷史

沙烏地vs伊朗:從兩極政策到代理人戰爭

Lewis Sanders IV
2017年11月10日

以遜尼派為主的沙烏地和什葉派為主的伊朗之間的恩怨世仇撕裂了中東。為何這兩個國家關係如此緊張,成為地區衝突滋生地呢?

https://p.dw.com/p/2nOJr
Jemen Jamatud Daw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Akber

(德國之聲中文網)宗派鬥爭並非沙烏地和伊朗這兩大穆斯林國家衝突的根源,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源於雙方的角力和對影響力的爭奪,不管在敘利亞、伊拉克、葉門、巴林、利比亞,還是自己國家內部。

美國的"兩極政策"

在美國的支持下,利雅德和德黑蘭上個世紀60年代試圖改善關係。沙烏地國王費薩爾和伊朗國王巴列維互相進行了正式訪問。但是,緊張關係一直未得到緩解。在60年代末的一些書信裡,巴列維曾勸說費薩爾引進西方文化價值觀,對沙烏地進行現代化改造。他在一封信中寫道,"我的兄弟,請推動現代化,開放您的國家,讓男女同校,让妇女們穿短裙,開放迪斯可,走向現代化。否則我不能保證您還會繼續坐在王位上。"

費薩爾則回信說,"尊敬的君主,我感謝您的建議。請讓我提醒您,您不是法國國王,不是在愛麗舍宮,而是在伊朗。您的臣民90%是穆斯林。不要忘記這一點。"

70年代尼克森擔任美國總統任期推行兩極政策,一方面對伊朗政權提供物质支持,另一方面又與利雅德保持戰略關係,從而加劇了沙伊兩國間的競爭。

Auslandreise US-Präsident Trump in Saudi-Arabien
圖片來源: Reuters/J. Ernst

革命性的轉折點

1979年霍梅尼領導的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也徹底改變了兩國關係。

對沙烏地來說,伊朗的伊斯蘭革命標誌著其試圖在該地區推行霸權,尤其是向其它海灣國家輸出革命。1980年至1988年間的兩伊戰爭期間,沙烏地和美國一起對伊拉克的薩達姆‧侯賽因政權提供支持,甚至鼓動其它海灣國家支持巴格達。

1987年,什葉派朝聖者和沙烏地安全力量在麥加發生衝突,導致400多人死亡。霍梅尼形容沙烏地王國是"邪惡和不敬神的瓦哈比派"。該事件導致伊朗發生示威活動,衝擊了沙烏地大使館。利雅德之後宣佈斷絕與伊朗的外交關係。

Iran brennende US-Flagge
伊斯蘭革命後伊朗掀起反美浪潮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Salemi

兩伊戰爭結束後,沙烏地和伊朗開始謹慎地消除敵意。1999年,伊朗總統哈塔米訪問了利雅德。

伊朗核協議改變了一切

在伊斯蘭革命之後,西方漸漸將伊朗視為地區和全球安全的潛在威脅,並強調其在核能方面的野心。2006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以其拒絕立即停止濃縮鈾計劃為由制裁伊朗。

另一方面,沙烏地在2000年後繼續從美國得到可觀的支持,也成為美國在該地區利益的捍衛者。

然而,德、中、法、俄、英、美等國2015年達成的伊朗核協議成為另一個轉折點。根據該協議,伊朗可以通過限制核計劃換取放鬆經濟制裁。

對沙烏地而言,該協議威脅到其在地區的領導地位,因為國際社會對伊朗提供了新的商貿機會和石油來源表示歡迎,也給伊朗帶來新形式的國際認可。

在核協議簽署前後,沙烏地進行了数起威脅伊朗在該地區利益的行動。在葉門,利雅德繼續打擊伊朗支持的反叛武裝,在敘利亞則支持反政府的伊斯蘭武裝。

2016年1月,沙烏地處決數名什葉派教士,包括著名的教士尼姆爾,在德黑兰引发暴力示威。抗議者闖入沙烏地使館並放火。利雅德繼而切斷了與伊朗所有的外交關係,直至今日。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