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洲伊斯蘭論壇開幕

2002年2月12日

整個行動的倡議國土耳其試圖通過這次會議添平9.11事件後在東西方,基督教和穆斯林教之間出現的鴻溝。土耳其本身就因其不同文化之間交點的身份而聞名。

https://p.dw.com/p/1qTA
德國蓋爾森基爾辛市的一座清真寺圖片來源: AP

土耳其外長伊斯梅爾.傑姆在往返於布魯塞爾的北約會議和伊斯蘭國家之間會議時,幾乎每天都能感受到這條鴻溝的存在。西方夥伴要求他同恐怖主義作鬥爭,而德黑蘭的伊斯蘭同胞則要求他反對以色列。他因此決定將兩者結合起來。一方是歐盟和入盟候選國,另一方是伊斯蘭會議委員會的57名成員國。

傑姆說,我們努力試圖揭露將人類按種族或宗教人為地分割開來的錯誤做法。這次會議在世界範圍內尚屬首次。我們是唯一做這種嘗試的人。

會議地址的選擇是有象徵意義的,選在伊斯坦堡具有歐洲風情的原王宮。亞洲大陸距此僅僅一箭之遙。

在兩天的時間裡,外長們將和來自歐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專家們舉行論壇式討論。外長們還將舉行私下接觸。

對土耳其人來說,這次會議意味著對穆斯林世界發出的訊號。它表明,西方所進行的反恐鬥爭目標並非指向伊斯蘭。會議傳遞的訊息是尋求不同文化之間的共性而非他們之間的衝突。

傑姆外長說,會議本身就傳遞了這樣一個訊息。土耳其是歐盟入盟候選國,同時也是伊斯蘭會議委員會成員之一。我們同時具備歐洲和亞洲的屬性。

伊斯蘭會議委員會努力爭取歐洲人作為其夥伴,共同反對美國,反對可能的針對伊拉克的軍事打擊。歐洲人表現出同情態度。歐洲不同於美國,甚至願意同所謂的無賴國家繼續保持對話關係。

德國外長菲舍爾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同被布希總統稱為邪惡軸心國的伊朗和伊拉克外長會談。會議的最後聲明不會有出人意料的內容。因為各國在例如中東或人權問題上的基本立場有較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