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榮獲今年度書商和平獎的哲學家哈伯馬斯

2001年11月8日

由德國書商協會頒發的和平獎具有很高的聲望。她的歷年得主都是在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國際知名人士。2001年4月剛剛對中國進行了兩個星期訪問的德國當代哲學家、社會學家哈伯馬斯獲得今年的獎項並非出乎人們的意料。

https://p.dw.com/p/1LVw
哲學家和社會學家哈伯馬斯2000年2月11日於海德堡圖片來源: AP
哲學家哈伯馬斯其人及其貢獻 哲學家和社會學家哈伯馬斯的理論始終圍繞著一個目標,那就是為民主體制奠定穩固的基石。這樣,哈伯馬斯就起到了一種維護社會安定的作用。 68學生運動期間,哈伯馬斯與激進大學生的大多數拉開距離,主張實行溫和民主,這使左派學生深感失望。哈伯馬斯在與學生領袖杜什克的一場辯論中,稱他的觀點是左翼法西斯主義。哈伯馬斯雖然也希望打破戰後德國殘存的納粹體制,但他不願為此而輕率地將法制社會的自由原則孤注一擲。 哈伯馬斯於1929年6月18日出生於杜塞道夫。哲學家阿多諾和霍爾克海墨創建的「法蘭克福學派」是哈伯馬斯的精神故鄉。哈伯馬斯將其導師的批評性理論搬出大學的象牙塔,使其直接對社會發生影響。 平等交流、國家權力順應公眾的意志以及政治的文明化,這些都是貫徹他著作、包括1981年出版的代表性作品「交際行為理論」的核心觀點。他用「憲法愛國主義」取代民族主義。所謂憲法愛國主義,就是德國人應認同於基本法的價值觀以及議會法制國家的游戲規則。 從1955到1959年,哈伯馬斯在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後來,哈伯馬斯一直在法蘭克福大學擔任社會學和哲學教授。1994年,哈伯馬斯退休。 一方面,哈伯馬斯的思想聽起來往往十分抽象,理論色彩濃厚;另一方面,他在實踐中積極參與社會辯論。在80年代中期的歷史學家爭論中,他對史學家諾爾特的觀點進行激烈的抨擊。諾爾特對納粹大屠殺在歷史上的唯一性提出置疑,將納粹與蘇聯時代史達林的罪行相提並論。在哈伯馬斯看來,這種理論實際上是為納粹的開脫,使德國的這段歷史變得稀鬆平常。 哈伯馬斯也是塞爾維亞科學院的成員。他維護北約於99年發動的科索沃戰爭,認為這是從傳統意義上的國際法向世界公民社會的國際政治法的一個飛躍。在這種新的國際秩序中,民主鄰國可以對專制國家進行急救。
哈伯馬斯對中國的影響 今年4月哈伯馬斯對中國的訪問尤其表現出他在當今社會扮演的重要角色。他在中國大學生和知識分子當中受歡迎的程度像一位暢銷書作者或是一位流行樂壇的歌星。「北京晚報」稱哈伯馬斯是世界上11位最著名的社會思想家之一。「法蘭克福匯報」寫道:「哈伯馬斯在中國能夠暢談人權、民主和公民自由,這本身就是一個轟動性事件。」哈伯馬斯在做報告的時候甚至提到了89年天安門廣場上的大屠殺,稱之為「一個嚴重的錯誤」,不過,中國仍然在走開放的道路。 給哈伯馬斯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北京、上海這兩大都市的建設速度,他特別對中國學術界的開放表示贊賞。他回到德國之後接受德國媒體的採訪時說,他的印象是,中國的哲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希望歐洲對中國多一些信任,並在美國面前表現出更多的自信和獨立性。比如,一個強大的歐洲可以在氣候保護方面扮演調解人的角色。 哈伯馬斯被中國知識界視為西方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的很多著作被譯成中文。單在過去4年裡,中國學者就發表了70篇以哈伯馬斯為題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