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柏林電影節:遊刃於自由與審查之間

2011年2月9日

柏林電影節創始於1950年。當時,西柏林美國軍管當局創立電影節,所考慮的並非僅僅電影,政治考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也因此,在蘇東劇變之後,柏林電影節略顯失落。但是今天,政治與社會題材依舊是柏林電影節的重要特徵。

https://p.dw.com/p/10EJW
2011年2月10~20日:第61屆柏林電影節圖片來源: dpa/DW

"為什麼男人們在體育場裡的時候,女人就不可以進去?你們根本就不瞭解男人""為什麼日本女人就可以去現場觀看日本隊對伊朗隊的足球賽?""因為她們是日本女人""如果我也是日本女人,我就能去現場看球了?這真是太沒道理了!"

這是伊朗導演賈法‧帕納西在2006年拍攝的影片《越位》片段。在片中,一名年輕的伊朗女子就整個社會制度提出了上述質疑。2009年,伊朗街頭的示威遊行最後以民眾的失敗而告終,許多知識分子、異見人士被拘捕,導演賈法‧帕納西也不幸位列其中。2010年10月,他被判6年監禁,並且在未來20年內不得從事電影工作、不得離境。

柏林電影節主席科斯利克此前已經邀請賈法‧帕納西擔任本屆電影節評委。他說:

"賈法‧帕納西參加過幾乎所有的電影節,獲得了眾多獎項。我希望在柏林電影節即將開幕之際,他能夠及時來到柏林。"

作為對伊朗當局的抗議,本屆柏林電影節將展映賈法‧帕納西的多個電影片段。此外,還將開展一場關於伊朗的言論自由與審查制度的討論會。

60年代下半期,柏林電影節開始更多地關注社會與政治話題。1970年,德國導演范霍文(Michael Verhoeven)的反戰影片《O.K.》就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在這部參賽片中,一名士兵指控他的上級奸殺了一名平民女子,然而,一切卻無濟於事。

當時,評委會認為,這部影片的反美傾向太明顯,所以這部電影應該撤展。消息一出,電影院立刻就被人佔領,眾多製片人抗議。最終,評委會辭職,電影節中斷。這也成了電影節改革的開端。1971年,電影節引入了"國際青年電影論壇",直到今天,這都是先鋒派電影的展映舞台。

70年代,布蘭特總理實行與東方陣營的緩和政策,改善了與蘇東國家的關係。1974年,柏林電影節首次展映了一部蘇聯影片,1975年又有一部東德電影參展。1979年,美國一部反越戰影片《獵鹿人》參展,蘇聯代表團認為其中有某些場景傷害了越南人民的感情,導致多個東歐陣營的國家隨之撤展。

直到今天,柏林電影節依然旗幟鮮明地支持藝術自由及多樣化的生活方式。電影節甚至為同性戀題材專門設立了一個獎項--泰迪熊獎。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同性戀電影獎項,迄今已有25年了。電影節同性戀題材負責人施佩克(Wieland Speck)認為,電影節應該展示包括伊斯蘭國家在內的全世界同性戀者的生活狀況。

而從2003年起,電影節就為年輕電影人設立了"天才園地"。在這為期一星期的培訓中,來自全世界的350名年輕製片人將有機會參加各類講座與討論,得到國際電影大師的指點。

作者:Bernd Sobolla   編譯:文山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