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東邊不亮西邊亮--專訪徐懷雯

祝紅2008年3月17日

昔日中國國家隊的無名陪練在國外得以一展才華,為德國羽毛球隊贏得了歷史上的首枚世錦賽獎牌,在尤伯杯賽中使德國隊首次闖入四強行列,並摘取了歐錦賽女單冠軍,以致收到德國總理的電報表彰,今夏還將代表德國隊挑戰參加奧運的昔日隊友:國內的醜小鴨,國外美天鵝,四川妹-徐懷雯只是其中的一位。

https://p.dw.com/p/DOwb
德羽毛球名將徐懷雯圖片來源: Huaiwen

距北京奧運還有數月時間,參賽運動員們紛紛進入備戰階段。對羽毛球強國之一-中國來說,「海外兵團衝擊國羽」的格局業已形成。比如曾代表德國羽毛球隊參加雅典奧運會的德國名將徐懷雯就被視為北京奧運女單奪冠的隱患之一,也因此成為 不少人關注的焦點。正忙於奧運前積分賽的徐懷雯為此接受了本台中文網記者的專訪:

備戰北京奧運

Huaiwen Xu ist deutsche Meisterin im Badminto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徐懷雯,你好!距北京奧運還有不足5個月的時間,你被視為中國隊奪冠的攔路虎之一,請問,你本人對北京奧運有何具體的期待?

徐懷雯:我當然希望能拿到一個獎牌,如果能拿一個銅牌就很開心了。

德國之聲:你離開中國已有8、9年的時間,隔岸觀火賦予你客觀的眼光。你如何看待這支曾培養過你的隊伍?也就是說,你認為,中國羽毛球隊在本屆奧運會上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徐懷雯:我覺得,中國隊的壓力想必是很大的。無論男單、女單還是女雙都壓力不小。應該說,中國隊具備應有的實力,但關鍵是心態問題,他們應該保持一種平常心態。本屆奧運在北京召開,全國上下,包括記者在內都對中國隊抱有很大的希望。我認為,在全英比賽中,他們的表現有些失常。我有時也會跟中國隊員一起交談,他們都覺得上上下下壓力挺大,有時很難發揮。

德國之聲:你剛才說,中國隊員在場上的表現有些失常,你具體指的是什麼?

徐懷雯:他們有些急於求成,害怕輸球。昨天看了盧蘭打拉斯姆森的比賽,覺得她心理上還是有些畏懼的。

德國之聲:中國媒體報導說,海外軍團不斷發展壯大,包括你在內的所謂的海外軍團已被視為中國女單奪冠的攔路虎。你如何看待這樣的評價呢?

徐懷雯:我本人沒有任何壓力。出國是我的一大優勢,儘管在訓練方面,我們無法跟中國隊相比:比如我沒有訓練對手,另外三十多歲的我不可能像國內隊員那樣進行系統訓練。但我的最大優勢是,我腦子很清醒,沒有很大的壓力。雖然我很想在奧運期間拿獎牌,但我更注重享受參賽過程。如果我不出國,我是不會有參加奧運會的機會的。所以我的心態放得很開。我把拿獎牌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但不是非它不可。

Huaiwen Xu bei der Badminton Weltmeisterschaft in Tokio Japan 2006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體育無國界

德國之聲:你剛才說如果不出國的話,就沒有參加奧運會的機會。你如何看待中國國家隊人才外流的現象?

徐懷雯:中國的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決定一位運動員能否參加國際比賽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實力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在國內打球時,我的身高不能滿足教練的要求,被認為沒有發展前途,也不受重視,只能當陪練。但我覺得,自己不能放棄自己,絕不能打了十幾年的球,一無所得,最起碼要證明一下自己。於是我聯繫出國,那時我根本沒有想到要代表其它國家參加國際大賽。

德國之聲:但這一步對你日後的發展來說的確是關鍵性的一步。你的羽毛球事業在德國有了很大的發展,比如在2005年的世錦賽上,你就使德國獲得有史以來的首枚獎牌。今年夏天,你還將代表德國隊參加北京奧運。但有些中國球迷對此表示不能理解,提出了「海外兵團」到底還是不是中國人的問題。你能理解中國球迷們的這些想法嗎?

徐懷雯:我覺得他們的想法有些偏激。因為我本人認為,體育是沒有國界的。另外我認為,當時在國內,我的競技狀態不錯,表現得也不錯,但卻被冷在了一邊,得不到任何機會。難道我應該就此放棄自己,改行做其它的事情嗎?我當然不會這麼做,我不甘心。

德國之聲:但以外國國籍的身份回國參賽,面對昔日的隊友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徐懷雯:看到以前的隊友,我覺得挺親切的。在場上比賽時,我當然會盡量贏球,但想的不是要打敗中國。職業運動員參加比賽就應該非常職業,無論我們平時是否是好朋友,比賽時,該贏就得贏,我會竭盡全力的。

德中兩國訓練體制比較

Der Chinese Dan Lin nach dem Sieg der Badminton Weltmeisterschaft in Madrid Spanien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你對德中兩個隊都很瞭解,你如何看待兩國球隊在訓練體質上的不同?

徐懷雯:如果兩邊能綜合一下,就再好不過了。我認為,兩邊都有利有弊。中國隊的訓練非常系統,而且從小開始,我從10歲起就開始打球了,從13歲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這在德國是不可想像的。德國人要在接受培訓,或是高級文理中學畢業後才參加系統訓練。所以中國運動員的訓練要比德國系統得多,所以我的技能底子也比他們牢得多。不好的地方是,中國隊員因為集中訓練,與外界沒有太多的接觸,也沒有機會去學校讀書。我認為這種做法對運動員的未來發展,對球的認識都不利。相反,德國運動員很獨立,對他們來說,開始時,打球不過是一種愛好而已,正因為這樣,所以德國運動員打球時會更有激情,更有想像力。以前在中國時 ,我就覺得打球已多少有些機械化,由於反復練習,球會自動打到某一點上,已形成一種慣性。歐洲運動員則不像我們,反而球路會更加多變,會更有想像力。

德國之聲:我們剛才談到了兩國訓練體制上的不同,作為運動員,在總體感受上又有什麼不同呢?

徐懷雯:德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學會自己安排一切。我在中國時則不知道自己的未來究竟會是怎樣的,儘管打球打得很努力,但我對未來沒有任何設想。雖然我自己認為是有能力的,但卻沒有施展能力的空間和機會。

德國之聲:你剛才提到了身高影響發展的因素,難道對德國職業運動員來說,身高不是影響事業發展的因素嗎?

徐懷雯:不是。當然個子矮對運動員來說會有些吃虧,但這個缺陷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彌補的。中國隊則往往傾向高個子運動員。看看現在出國比賽的運動員,他們的個子都在1米74、75以上。歐洲人經常對我說,中國運動員都很高嘛。我說,他們都不是典型的中國姑娘。

德國之聲:除了身高因素以外,你覺得德國隊對運動員的要求是更靈活,還是更死板?

徐懷雯:總的來說,德國人相對來說要死板一些。德國隊的訓練計劃安排到每一天,而且每天的訓練內容是一模一樣的。比如這兩個月的訓練計劃一成不變。我覺得這樣的安排會有些死板。因為有時,我們比賽較多,平常的訓練計劃卻依舊不變,我覺得不是很實際。

Huaiwen, Badminton Spielerin
圖片來源: Huaiwen

望北京奧運辦得更好

德國之聲:你曾於2004年以德國運動員的身份參加了雅典奧運會,打得不出色,因此當時不太被很多人看好,以後才有了更好的發揮。雅典奧運會上,你為何沒有理想的表現呢?

徐懷雯:那時,我參加奧運會預選賽開始得太晚了,所以沒能拿到一個種子位置,分組也很差,第一輪就對周密,我們打了三局,讓中國隊也很緊張,但我輸給了她。我從2003年底才代表德國隊參加比賽,我的訓練儲備不夠。出國後,可以說從2000年到2003年底,我幾乎處於缺乏訓練的狀態。一個星期也就訓練兩次吧,我的體能跟不上。我個人認為,我在雅典奧運會上的表現是不錯的,我對自己的表現很滿意。

德國之聲:作為曾經參加過奧運會的你來說,對北京奧運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徐懷雯:從網上漫遊就能知道,中國政府確實很重視北京奧運。但在回國打比賽,參加中國公開賽時,我明顯感覺到,語言是一個問題。儘管我們都有翻譯,但水準不夠,組織方面也不夠國際化。上次去廣州時,我覺得訓練場地的安排不夠公平。我們在主場的訓練機會就沒有中國隊多。在訓練時,中國隊會把門關上,不讓我們進去。這樣的情況在歐洲是不會出現的。比如在德國公開賽期間,我們訓練時是絕不會把門關上的

從長計議

Huaiwen, Badminton Spielerin
圖片來源: Huaiwen

德國之聲:北京奧運之後,你有什麼具體的計劃嗎?

徐懷雯:德國羽協希望我能給他們做教練。我所在的地方也希望我能做教練。我可以想像短期內做教練,但無法想像永久做下去。北京奧運後,我可能會一邊做教練,一邊讀書,比如讀會計或體育管理專業等。

德國之聲:今年8月,北京將舉辦奧運會。不少運動員已進入備戰階段。你的每一天又是怎樣渡過的呢?

徐懷雯:我的目的性很強,我還要參加兩個比賽,瑞士公開賽和歐洲錦標賽,之後才能開始準備奧運會。在3個月的時間裡,我會多看一些自己對手的錄象,比如中國隊隊員和拉斯姆森等,從戰術上對他們的打法進行分析。另外因為自己的年紀,要多進行一些體能上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