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東協:各實力集團夾縫中的40年

Hans-Jürgen Mayer2007年8月8日

東協於1967年,越南戰爭高潮階段為抵制亞洲共產主義國家勢力影響建立,長久以來人們都把它視作冷戰的暫時產物。今天,東協已經走向「40不惑」,距離歐盟現在的發展程度還很遙遠。但是它成功地頂住美國和中國的強勢,保住了自己在本地區的影響力。東協的優勢和劣勢何在,請看德國之聲記者的報導:

https://p.dw.com/p/BSE3
東協與歐盟會走得更近嗎?圖片來源: DW

東協5.4億的總人口已經超過美國或歐盟,一些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也絲毫不比中國遜色。這本來是值得慶賀的,然而,在超級大國美國和東方巨龍中國的夾縫之中,東協無法成長為東南亞獨立自主的一股力量。恰恰相反:在政治、經濟一體化和地區協調方面,東協似乎並沒有作出什麼向歐盟看齊的努力。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東協成員國殖民歷史結束時間還不長,民族主義主宰政府思維,因此向一個超國家機構讓渡部分國家主權對於這些國家還是不可想像的。

令人失望的還有:本來可以成為東協理想合作夥伴的歐盟,儘管也促進和東協的合作,但是實際上自從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後就開始冷落它了。弗萊堡大學東南亞專家於爾根‧呂蘭德教授說:「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歐盟就改變了合作路線,更多地轉向中國和印度,把它們視作經濟發展的希望和優先的合作夥伴。儘管歐盟2001年通過了一份亞洲文件,其中也包括和東協的合作,但是,可以說自從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之後,東南亞和東協對於歐盟的政治和經濟意義就大大減少了。從東協的角度來看,這種政策轉向確實包含一點機會主義的成分。」

不過這種觀點目前也有了一些改觀。中國政治實力的崛起,對人權的侵犯,還有嚴重的產品盜版問題,都很可能導致歐盟和東協之間關係的加深。德國前外交部國務秘書於爾根‧克洛勃格認為原因在於:「東協是一個可信賴的夥伴。它應該、也將會從美國以及中國、印度的大國陰影中解脫出來。亞洲地區需要其他的實力集團,它需要和整個世界建立一種均衡的關係,而在這方面歐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事實上,東協也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夥伴。它的薪水水準雖然比中國高,但是像越南這樣形式上的共產主義國家不僅能提供有利的投資條件,還具有較好的法律保障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東協漸漸地發展成為一個沒有衝突,同時也堅決不發展核武器的地區。過去曾經因領土糾紛衝突不斷的地域,現在也明顯平靜下來。

對此於爾根‧呂蘭德教授說:「東協40年走過的歷程中肯定是有成就的,主要是在安全政策上。我認為不可否認的一點進步是,東協自成立至今再也沒有發生過國家間的武裝衝突。這是因為東協漸漸走出了一條和平解決衝突的道路。」

Philippinen ASEAN Treffen Roh Moo-hyun Wen Jiabao und Shinzo Abe
東協+3:三個強大鄰居圖片來源: AP

其中值得注意的事,中國和越南之間原本對資源豐富的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的領土歸屬一直爭論不休,但現在火藥味也不那麼濃了。儘管中國強大的軍事實力顯然足以阻止越南實現其領土要求,但是東協通過「東協+3」(中國、日本和韓國)的口號,卻成功地把北京納入到了關於地區問題的長久對話中。

因此,倫敦經濟學院的政治學家於爾根‧哈克認為,強大的中國不會對它南部的小鄰居劍拔弩張。他說:「中國不會削弱東協,反而會扶持它,就更不用說用任何方式試圖破壞它了。中國是崛起中的地區性強國,或者甚至可以說是世界強國。但是中國也明確表示自己是和平崛起。東南亞地區正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檢驗這一點。」

儘管如此,東協為了安全起見還是採用了傳統的實力均衡政策。自從越戰失敗,美國多年來在該地區已經不那麼熱心,但它早就是亞太地區毫無爭議的霸主了。於爾根‧哈克認為,這正好與東協的利益不謀而合。他說:「東南亞國家絕對不會遏制美國的影響,而是要長期保證美國在東南亞的存在。另一方面,美國由於反恐戰爭必然會遭到一些國家的民眾和政府反感,這導致像印尼和馬來西亞這樣的國家一面在官方言辭上批評美國,一面又和美國繼續搞安全合作。」

但是這些合作也是有界限的。比如美國就一直想借反恐之名接管馬六甲海峽——世界航運要道。但是鄰近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家還是保住了自己對海峽的控制權,而且相當成功。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