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日本修訂防衛三文件 如何應對中國有爭議

鄭仲嵐
2022年12月16日

日本重新修訂國安戰略的安保關聯3文件,未來將強化反擊敵方的能力,並逐年調整防衛預算,被認為是防範中國軍事行動崛起的反制行為。但其中的波折與斡旋不斷,甚至引發些許爭議,未來的成效仍有待觀察。

https://p.dw.com/p/4L2Ra
2022年11月17日,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APEC) 峰會期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曼谷會晤時握手。
2022年11月17日,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APEC) 峰會期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曼谷會晤時握手。 圖片來源: Jiji Press/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日本政府週五(12月16日)傍晚正式通過包含基本外交、防衛政策在內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安保關聯的3文件。當中明確載明日本將保有先制性「敵對基地攻擊能力」、強化長程彈道飛彈的攻擊火力等目標外,中遠期包括從2023年起的5年內依序增額防衛費用,總額約43兆日圓(約2兆人民幣)等,顯示日本強化防衛力道的決心。

日媒報導,安保3文件修訂的最大原因是鄰近中國近幾年來不斷加強威懾能力,從陸海空的大幅成長等,都讓日本感覺芒刺在背。尤其一旦台海發生衝突,日本南端將首當其衝成為捲入周邊衝突的區域,因此在修訂的3文件中,也將中國的軍事動作稱作「最大的挑戰」。

當中,針對中國的軍事動作要如何定義,也讓執政的自民與公明兩黨討論不休。其中的討論點在,要將中國定義為「威脅」抑或是「挑戰」。自民黨多數中生代幹部認為是「威脅」,但是較鴿派的公明黨則認為要稱「挑戰」,兩方爭執不下外,原先的「我國以其鄰近區域」也簡化成「地區及居民」。

日中關係受影響

日本修訂安保文件引起中國關注。《環球時報》以〈定位中國為『威嚇』?奉勸日本悠著點〉作為社論標題,內文稱日本千方百計想要做「軍事鬆綁」,讓所謂的「和平憲法」名存實亡,實屬走回頭路。日本的態度,反倒在這個節骨眼上成為一種束縛。

為了避免與中國再生嫌隙,外務大臣林芳正也計畫於12月底或是2023年1月初前往中國,與國務院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進行面對面會談。日本外務省官員私下對日媒表示,除了日中關係的穩定外,更重要的是避免兩國在海空域上可能的偶發衝突。

不過根據多數日媒側面瞭解,林芳正的中國行當中,跟王毅等官員傳達「安保3文件」的決議內容與日本既有的防衛方針,正是目前的當務之急。此外,包括中國公務船在《中國海警法》通過後屢屢進逼釣魚台(日稱尖閣諸島)海域、以及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於8月訪台後中國的軍演與試射等議題,是更大的溝通目標。

Thailand | APEC Gipfel in Bankok | Fumio Kishida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於官邸召集自民黨的一級幹部進行協商後,就3文件的內容強調,「這是為了保護國家必要防衛力的內容」。圖片來源: Masanori Genko/AP/picture alliance

日本輿論回應

根據日本《讀賣新聞》16日報導,其與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所做的民意調查顯示,對於日本的防衛力強化,日本民眾有68%表示支持、而美國有65%也表示支持並願意國家幫助日本,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是「俄羅斯」。

不過面對台海可能發生衝突,日本雖然有72%受訪者認為美軍應該協防台灣,但美國人民則是只有48%認為美軍應該協防、45%認為不應該,呈現拉鋸狀態。這其中也顯示拜登政府雖然表示對台灣的承諾,但是民間並非全數這樣認為。隨著中國的軍事行動更明朗化,日本此時以修法來因應,但相關舉措未來能否出現成效,仍有待觀察。

然而,面對木已成舟的3文件修訂,未來日本勢必在東亞的角色愈加重要。日本防衛大學教授神谷萬丈投書《產經新聞》稱,「今日的日本國民需要的是不輸給『必要的戰爭』的決心。為此所需要的是決心發展必要的軍事力量,無論是防禦性的還是進攻性的」。

神谷並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例,指出當日本的所有領土都在中、俄甚至朝鮮等國的射程範圍內,唯一能夠抗衡的就是「先發制人」的恫嚇力。他指出各國都應該最大限度避免戰爭,但總是要有一定為了保衛和平而打必要戰爭的決心,這點共識近幾年在日本逐漸形成輿論,但還需要一些時日才會獲得全體認同。

防衛預算擴編與財政爭議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2027年的防衛費用將至少確保到8兆9千億日圓(約4千6百億人民幣)左右的額度。其中,光是2023年度的防衛預算就已經編列至少6兆8千億日圓(約3千5百億人民幣),已經超過年初預估額度的1.2倍以上。

除了與駐日美軍的合作外,由於3文件中新標記「反擊能力」,日本未來將花費2100億日圓(約108億人民幣)購買美國製的「戰斧巡弋飛彈」,陸上自衛隊也將開發新的地對艦飛彈。

此外,為了將未來可能的衝突人為損失降到最小,日本未來也將著重在開發無人機,包含偵查用無人機、無人行軍車、水中偵察機等,都將投入大筆經費。岸田文雄誓言「要讓日本的防衛能力有著根本性地強化」。

2019年9月17日美國在大矢原訓練場舉行的美日聯合軍事演習中使用海馬斯M142高機動火砲火箭系統。
2019年9月17日美國在大矢原訓練場舉行的美日聯合軍事演習中使用海馬斯M142高機動火砲火箭系統。圖片來源: Kento Nara/Geisler-Fotopress/picture alliance

但面對未來5年的防衛費用大幅增加,日本政府勢必要開拓財源。起初,岸田內閣想要從目前用在援助東北地區三一一大地震災後重建費用「復興稅」上作部分支出,想不到該提案遭到多數黨內反對。不僅如此,在野黨更是猛力抨擊,曾任當時民主黨任內財務大臣的安住淳就直言,「這是對災民的承諾背信棄義,不可置信」。

此外,在先前13日自民黨黨中央會議後,幹事長茂木敏充曾出來轉述岸田曾在會中發言指,擴充防衛費用的財源是「生活在這每個國民的責任」。結果此話再度引發大規模反彈,甚至「國民的責任」成為推特流行語,到了15日官方才收回發言,但傷害已經造成,對岸田內閣的公信力再度敲下警鐘。

最終,自民黨內也想出折衷方案,亦即防衛費用雖然需要逐年提升,但將從三項財源中作為支出:一是法人稅在原稅額的基礎上增加4至4.5%、二是復興特別所得稅的1%將挪用為「防衛目的稅」,最後是菸草稅將分階段增加,平均每支香菸將漲3日圓。具體時程仍不清楚,但預計將於2024年開始徵收。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