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施羅德訪華,經濟為重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1月28日

德國總理施羅德將於本周日前往中國訪問,並將會晤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施羅德還將訪問中國的內陸省份,以探討開發新的經濟合作的可能。施羅德對中國的訪問再次表明兩國關係的密切發展,不過,人權在關係中只佔次要的地位。

https://p.dw.com/p/4Nlz
施羅德訪華倍受關注圖片來源: AP

德國總理施羅德可以暫時逃避一下有關預算,穩定公約和2010議事日程的討論。本周日,11月30日,施羅德將啟程前往中國。這是施羅德對中國的第5次訪問。一般認為,德國對中國的關係以經濟為重心,本次陪同施羅德訪華的又是一支龐大的經濟代表團。德中兩國經濟繁榮發展:今年上半年,德國對中國出口增長了50%以上;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德國在亞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德國也是歐洲在中國最大的投資國。

施羅德在本次訪問中希望開發新的天地。他在與北京新領導人會晤之後,不再前往磁懸浮城市上海,而是在參加廣州的汽車博覽會之後,繼續前往四川省會成都。這樣,施羅德實際是響應了中國政府3年前發出的一項號召。為了縮小繁榮的沿海省份和落後內地之間的差距,中國政府開始對西部基礎設施投入數十億巨資。成都被視為通向西部的大門,德國企業打算從這裡開發中國落後地區的新市場。為此,德國計劃在成都設立領事館。

中國方面將對施羅德的努力表示贊賞。由於缺乏國家的進一步投資,開發西部的宏偉計劃已經有停滯的危險。德國經濟界可以像幾十年前幫助中國建立現代化的汽車工業一樣,為中國西部提供發展援助。多年來,中國始終是德國發展援助工作最大的受益國,儘管中國系統地踐踏人權,從而違背德國發展援助的一項核心標準。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人權問題在德中兩國關係中所佔的無足輕重的地位。

施羅德在中國將首次會晤總理溫家寶。施羅德當然也將與胡錦濤重逢,去年施羅德訪問中國時已經結識了當時江澤民的既定接班人胡錦濤。施羅德在與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會談時估計不會涉及人權問題,也不會提到被拘押民主人士的具體案例。施羅德將這個題交給了與他同行的司法部長齊普裡斯。她負責德中法制國家對話。這項對話將在北京正式延長兩年。德國政府認為這一對話是討論人權問題的最有效的論壇。不過,這項高級別的對話卻更多地涉及專利保護等具體問題,而不是言論自由這些原則性問題。

中國憲法保障言論自由,但在實踐中卻完全沒有體現。就在前不久,中國法院對一系列所謂的網上異議分子判處了8到10年的有期徒刑。11月初,中國國務院法制辦公室主任曹康泰在柏林出人意料地宣佈,中國從長遠看將廢除死刑。但他卻不是在法制國家對話范疇內的研討會上做此宣佈的,而是在聯邦議院的人權委員會。德國總理施羅德應當在北京接著這一話題,敦促中方談判夥伴提出廢除死刑的具體步驟。考慮到中國對死刑的大規模使用,將這一刑法早廢除一天,就直接意味著挽救生命。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