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施羅德訪華:我們不是去當傳教士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2月5日

施羅德號稱德國經濟最前沿的鼓吹者,這一使命讓他遠涉重洋,每年訪問一次中國,辛苦之至,但卻在所不辭。除了歐盟國家外,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再讓施羅德這樣傾心,走訪得這樣頻繁。

https://p.dw.com/p/5xDj
2003年訪華時,哈瑙和武禁引起後院著火圖片來源: AP

前一次訪華就在一年前,不過,德國總理府好像達成了共識,要忘掉這次出訪。為什麼呢?原來,施羅德同主人在談興之餘,向中方主動提出哈瑙核工廠可以出讓給中國,不僅如此,他還表示,將為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而積極努力。施羅德的一席話讓中國領導人很開心,也稍許有些吃驚。難道就憑總理的一句話,這樣簡單嗎?

當然不這樣簡單。施羅德的在京表白不啻是幾枚重磅炸彈,落在了自家的後院。聯手執政的綠黨提出抗議,部分社民黨內部人士也要反戈,結果到現在以上兩個問題還都是不了了之,不能向中國有個象樣的交代。

如此結局,施羅德這回在第6次訪華時可要小心避免。「6」可是個表示吉祥的數字,不能辜負了它。

為了對得起這個6字,施羅德帶了一摞準備好的訂單,其中從空中巴士和西門子機車的大單到德國公牛出口精液的小單,品種可謂齊全。此外,一名漢諾威汽車駕照學校老師同中方將簽定一項合同,他將按照德國交通規則給中國學生上駕駛理論課。「汽車圖片報「(Auto-Bild)也將首次以中文發行,估計會贏得4000萬讀者的青睞。雖然施羅德一行為這趟遠程做了詳細的貿易準備,但想超過今年10月希拉克從中國帶回的40億歐元訂單,還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情。

應該說,施羅德訪華的時機算不得上乘。德國外貿出口顯示的數字證實。15年來,德國向中國的出口第一次滑坡,每年持續25%的對華出口增長率有打上句號的危險,2004年第3季度停止了這一速度的上升。對於made in Germany,中國人已停止了不加思索的迷信。

還有,上海磁懸浮示範線也沒有起到為德國先進技術打造形象的作用。中國方面一直抱怨,從到目前的經驗看,磁懸浮是一項很不成熟的技術。背負這一名聲,德國工業有苦難言,只好眼看今後再造磁懸浮時80%技術由中國方面自行提供。

次番訪問中國,施羅德並沒有帶去太多的政治禮物。他會重申歐盟武禁過時,必須予以取締。他知道,這樣做又會帶來些麻煩。他當然還知道,這一影響中歐關係發展的關鍵障礙,遲早一天會得到全面排除。施羅德還會在非正式場合,同中國方面談及人權問題,但「我們不是去當傳教士」,他的顧問們這樣對記者說。

同對中國的殷切與期待相比,施羅德對日本的訪問更像是在完成一項課堂作業 - 不得已而為之。東京一直有人抱怨,說德國總理的座機從來不飛越中國國界。除了兩次閃電停留 -一次是上屆世足賽,一次是8國峰會,施羅德只正式訪問過一次日本。這一事實只能讓人意識到,德日兩國對各自的對方來說不很重要。只是,施羅德的到訪能夠改變這一局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