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教皇訪德帶來了什麼?

卡羅拉.霍斯菲爾德2006年9月14日

羅馬天主教皇本篤16世為期6天的德國之行於本周四結束。他是否向人們發出了新的訊號?向世界10億多天主教徒提出了新的要求。

https://p.dw.com/p/97Uv
教皇為家鄉留下了什麼?圖片來源: AP

瞭解神學家約瑟夫-拉青格的人都知道,在他出任羅馬天主教皇期間不會有任何大刀闊斧的改革舉措。他也不會滿足新教教徒所期盼的天主教與新教的接近。共同的晚餐尚遙遙無期。即便在獨身問題抑或是婦女在教會中所扮演角色的問題上,本篤16世也不會偏離其傳統學說一分一釐。這就是說,天教主教會的問題依舊無法得到解決。

這位身為羅馬天主教皇的德國神學家尤其擅長對時局的精闢分析。在此次德國之行中,他多次證實了這一點。無論在布道,還是在大學的講演中,他都對後現代的諸多問題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他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的首要議題是信仰與理智的關係。本篤16世認為,理智與信仰絕非不可調和的對立物。對他來說,信仰就是最深刻的理性。他不承認純自然科學中有關人類是大自然進化過程中的一個意外產物的人類起源說。

由於理智與信仰對本篤16世來說是不可區分的,因此他也對西方世界進行了抨擊。他批評西方的世俗社會面對宗教文化過於飛揚跋扈和遲鈍,因此使得西方世界無法與伊斯蘭世界進行正常對話。本篤16世在此所指的是「文化之戰」,以及西方與伊斯蘭世界的對峙。

在針對穆斯林的問題上,這位羅馬天主教皇也提出了明確建議。在與德國總統克勒的談話中,他要求德國加強與國內穆斯林的對話,並為穆斯林更好地融入德國社會付出積極的努力。與此同時,本篤16世還呼籲穆斯林以及其它宗教信徒展開理性對話。他對將暴力作為傳播宗教方式的做法予以嚴厲譴責,並明確表示反對以上帝或真主的名義所進行的任何暴力。按照這位羅馬天主教皇的觀點,聖戰是根本不存在的,因為信仰必須承擔理性的責任,這也意味著,人們必需保持與其它宗教信徒以及世俗社會公民的對話。

而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對上帝的不同理解在本篤16世眼中似乎是展開宗教間對話的最大障礙。最近幾天發出的訊息預示著,在與穆斯林展開的對話中另有新的重點。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兩種宗教對上帝理解的討論,這兩大宗教都認為自己擁有真理。

此外,本篤16世的德國之行是一次返鄉之旅。巴伐利亞是德國天主教影響最大的一個州。一年半前,當約瑟夫-拉青格被選為羅馬天主教皇時,圖片報曾興奮地寫道「我們是教皇」,巴伐利亞居民再次經歷了以教皇為榮,與之共存的感覺。據說,本篤16世也曾親口說,他在擔任羅馬天主教教皇期間雖身屬全世界,但他的身軀內卻跳動著一顆巴伐利亞的心臟。

巴伐利亞的天主教徒對教皇的故鄉情節深懷感激。教皇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由衷的接待,使教皇為之動容。在飛抵德國的第一天,教皇還顯得較為矜持和羞澀。但是在以後的幾天裡,教皇的喜悅之情愈發地表露無疑。人群,兩次彌撒中每次會聚的20萬信徒紛紛向教皇揮手致意,他們高舉小旗,歡呼不止。教皇與家鄉人握手,親吻迎候隊伍中的兒童,臉上始終展露著慈祥的微笑。本篤16世深受民眾的愛戴。從他榮登教皇寶座的第一天起,以至他每周在梵蒂岡舉行的隆重接見無一例外。本篤16世給人留下了謙恭的印象。他摒棄了前任的枯燥說教,這不僅令天主教徒們如釋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