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挑戰」美國三大評級機構

2012年10月24日

周三,中國信用評級機構大公在北京宣佈,他們將聯同一家美國以及一家俄羅斯夥伴成立一個非主權的「世界信用評級集團」。德國業界專家歡迎這一新舉措。

https://p.dw.com/p/16VeR
Demonstrators from the left-wing Parti de Gauche political party demonstrate outside the offices of Standard and Poor's in Paris, January 13, 2012. A euro zone official said that France and Austria would lose their top-notch triple-A ratings and Slovakia would also be affected in an announcement expected later today. Banners read "Notations Kill". REUTERS/Gonzalo Fuentes (FRANCE - Tags: POLITICS BUSINESS CIVIL UNREST)
2012年年初巴黎公民抗議評級機構圖片來源: Reuters

參與合作的美國評級機構是伊根-瓊斯公司(Egan-Jones Ratings Co)以及俄羅斯信用評級(RusRating JSC)。周三,中國信用評級機構大公同它們一道發布了北京宣言。該宣言稱,他們計劃組建一個新型的國際評級組織,6個月之後正式啟動,總部設在香港。該宣言還稱,這是一個非主權國家的國際評級機構,不代表某個國家或某個組織的利益。它還誠邀各國的相關機構積極加入。

Prof. Dr. Horst Loechel, born in 1954, is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Vice President of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Banking and Finance Institute (SIBFI) since April 2004. Quelle: Ziting Zhang, zugeliefert am 21.11.2008
法蘭克福金融與管理學院呂歇爾教授圖片來源: Ziting Zhang

德國法蘭克福金融與管理學院呂歇爾(Horst Loechel)教授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這是一個積極的步驟:"我對此表示歡迎。我們知道,在市場經濟中,競爭總是一個積極因素。如果全球只有三家強力評級公司,卻產生巨大的能量,那麼結果自然不佳,因為它們的市場地位過於龐大。"

在大公看來,目前的國際評級機構已不具備"負責並可靠"的評估能力。參加周三新聞發布會的俄羅斯信用評級公司的總裁理查德指出,國際評級信用體系不能只由幾個公司來掌控,也不能這些公司的幾個分析師就決定了國際金融資產的價格。美國伊根-瓊斯的總裁伊根說,國際信譽評級體系"急需改革"。"過分樂觀的評級導致了經濟危機,災難之所以得以避免,是因為央行前所未有地進行了干預。"

對新興國家更準確地評估

呂歇爾說,新的評級集團可以依靠中俄兩國的專家,對新興國家的經濟做出更準確的判斷:"三家壟斷評級市場的美國公司,能否對這些新興國家進行合乎實際的觀察,不是沒有疑問。"

In this Monday Jan. 16, 2012 photo, employees of Dagong Global Credit Rating Co. work at the company's office in Beijing, China. Guan Jianzhong , chairman of Dagong Global Credit Rating Co. is waging a one-man crusade to change the credit rating industry, arguing that China and other cash-rich developing nations shouldn't have to rely on ratings agencies in the deeply indebted United States, especially after they helped fuel the global crisis that plunged the U.S. and then Europe into economic turmoil. (Foto:Andy Wong/AP/dapd)
中國評級機構大公的辦公室圖片來源: AP

他認為,正是在新興國家這一領域,需要將它們的特殊性表達出來,同時也是減輕對美國評級機構的依賴。

新評估集團的獨立性

德新社對此評論道,因為中國政治同經濟相互掛鉤關係密切而形成的不透明,迄今為止,1994年成立大公評級機構還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沒有構成對美國三巨頭及標準普爾、穆迪以及惠譽的挑戰。美國的伊根-瓊斯公司在國際金融市場扮演的角色也是不足為道。不過,同"三巨頭"抗爭的念頭在歐洲也出現過。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中,人們開始以批評的眼光審視他們的行為,歐債危機爆發後,它們一再下調危機國家的主權信譽,金融市場陷入動蕩。

大公總裁關鍵中一直表白,他的公司完全獨立於政府,不過他本人卻擔任著政府高參。美國伊根-瓊斯公司於2007年受到銀行監控管理局SEC的承認;俄羅斯評級機構則側重銀行分析。

歐洲缺錢,明年啟動評級機構

羅歇爾認為,深受評級壟斷之苦的歐洲方面很可能在明年年內便會有所動作。德國相關方面已提出建議並開始籌劃。他說,目前的關鍵問題是缺資金。歐洲將以私人基金會形式建立新的評級機構,但"還沒有足夠的私人投資。人們不想有國家參與。這樣設計是有意義的,尤其是在評估國家主權債券的時候。"

而沒有國家的參與,事情就會更困難一些。羅歇爾說,組建一個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能力的評級機構,需要巨額資金,湊夠這筆啟動資金就很難,再加上還要賺回這筆錢,就更難。

作者:李魚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