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技術發展和政治監控

張曉潁2002年12月16日

網際網路在中國的發展速度恐怕是世界上任何其它地方比之不及的。中國政府也大力推行電子政府,沿海地區很多政府部門都有了自己的網站,市民可以在網上和政府打交道,這意味著什麼?德中學者們針對中國的網際網路政策進行了調查分析:

https://p.dw.com/p/2zUt
中國的網際網路經歷大躍進,是否會推動民主化的發展?圖片來源: AP

柏林自由大學奧托-蘇爾政治學研究所的德中學者們針對中國的網際網路政策進行了調查分析,最終結果將於明年夏季以書籍形式發表。目前,該研究所的政治學家們根據在中國實地考察獲取的訊息,已得出了初步結果。德國之聲記者張曉穎電話採訪了參與該項目有關人員。

中國網際網路使用者目前達到5千4百萬,僅次於美國。其中80%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60%為在校大學生。網際網路技術遍及商務,教學,科研,文化等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

電子政府

從90年代中期起,中國政府也開始大力推行電子政府,又稱電子政務。迄今為止,東部沿海省份的60%到80%縣以上的政府部門都有了自己的網站。

在網上和政府打交道

比如在福州或廣州等一些城市設立的市民中心,市民們可以通過電子政務,直接上網填寫表格、申請護照和辦理駕駛執照等事宜,而且如有問題,公民也可以直接同負責官員或部門取得聯繫,這樣向辦事人員遞紅包就不會像以前那樣容易了。柏林自由大學奧托-蘇爾政治研究所參與中國網際網路政策調查項目的嚴斯-達姆博士認為,這樣還會逐漸幫助公民增強參與政治的意識。

「廣義上來講,電子政府包括電子商業和電子商務,精簡管理機構和增強服務於民的意識,以及民眾的參與。在前兩方面,特別是提高對公民的服務品質方面,中國政府會在各個層面施加很大的影響,這也將推動公開化政策的實施,讓公民瞭解管理機構實際上是如何運行的。但是另一方面,直接的參與,從民意測驗到電子選舉,目前在中國還沒有計劃實施。」

該研究所參與中國網際網路項目調查的另一名學者張俊華博士說:

「中國政府上網僅僅是把一些樹立形象的東西帶上去,並沒有落實真正實質性的東西。電子政府的主要目的有幾個,其中一個就是為老百姓服務。但從這一點來看,中國的差距還很大。電子政府的一個作用就是推動政府機構的改變,這對發展中國家尤其重要,因此對中國政府也特別重要,因為中國政府從理性化、專業化、老練化的程度上來說,都距離現代化社會比較遠。」

什麼是電子政府?

那麼,究竟什麼是電子政府,或電子政務呢?它指的是政府機構在其管理和服務職能中運用現代訊息技術,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重組改善,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制約,建成一個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

簡單說來,電子政務模型可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政府部門內部利用先進的網路訊息技術實現辦公自動化、管理訊息化、決策科學化;此外,政府部門與社會各界也可利用網路訊息平台充分進行訊息共享與服務、加強群眾監督、提高辦事效率及促進政務公開等。

金盾的意義

中國政府從1996年開始實施所謂的「金字項目」,即政府上網工程,其最終目標便是推動電子政務的實現。參與奧托-蘇爾政治研究所中國網際網路政策調查項目的張俊華博士介紹說:

「現在國內搞了幾個大的金字項目,其中包括金卡、金稅、金關,以及後來的金盾等。比如,金關就是對海關機構進行聯網,使工作科學化和數據化,這一點是進步的,因為海關有許多漏洞,諸如走私、逃稅等,如果中央政府能夠對各個海關進行直接的監控,那麼就能避免很多這樣的事例。」

2000年較晚才開始實行的金盾項目,是中國政府的重點項目之一,並對此投入了大量資金。

張俊華博士認為「這說明了這裡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原因為金盾的盾字體現了它具有防衛的功能。其實任何一個國家的電子政府都有一個防衛的問題,即訊息安全問題,因為電子政府涉及外網和內網。但金盾的任務還在於防衛其它外來訊息的所謂的攻擊,這裡有政治性的和其它方面的訊息。由此看來,金盾對訊息交流未必起到促進的作用,而且在某些方面正是起到了阻礙作用。」

封鎖「不良訊息」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一項調查研究,在接受調查的204000個網站中,19000個網站,也就是10%,至少是階段性地遭到中國官方的封鎖。封鎖名單不時更新,一些不常受封鎖的網站,可能因敏感內容也會被短暫封鎖。除涉及色情的網站外,一些與民主、台灣、西藏等問題有關的網站,或外國電台如英國廣播公司BBC和美國之音等的網站也遭到了封殺的命運。搜索引擎Google和Alta Vista間或受到封鎖。

張俊華博士認為,沒有一個國家,或發展中國家象中國這麼重視訊息安全問題。這裡有它的政治背景。至少在大力引進訊息技術前,中國政府作過考慮,最後他們得出的看法是,不良訊息是可以阻擋的,可以通過電子政府向老百姓提供一些好的訊息。

張先生說:"這種思維方式我覺得是符合它的發展階段的,我們不可能用現代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標準去衡量這樣一個政黨,這個政黨也是處在一個發展過程當中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政府的做法是成功的,一方面引進了這些新的技術,另一方面確確實實也阻擋了一些訊息,但要看對於哪一部分老百姓來說,對那些英語程度較高的人來說,這些都是沒用的。「

柏林自由大學奧托-蘇爾政治研究所的嚴斯-達姆博士指出,哈佛大學的這份調查同時也顯示出,對政治感興趣的公民是可以獲得有關訊息的。例如,假如CNN網站被封鎖,那麼華盛頓郵報的網站卻是經常可以接通的,一些較小型的美國報紙和台灣報紙也是如此。達姆博士這樣分析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為中國政府帶來的困境:

「我想中國政府的一個遠大目標是希望借助網際網路推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也就是說,即使在經濟發展和政府限制公民獲得某些訊息的做法之間存在很大的矛盾,但為了不讓經濟發展受到阻礙,還是得為網際網路開綠燈。在宗教,例如法輪功,或台獨分子的問題上,中國政府更把他們看作是威脅政權的因素,因此繼續加以封鎖。」

「不應單獨寄予電子政府過高的期望」

因此,達姆博士認為,中國大力推進電子政務的發展目前還不會給中國政治帶來變革性的影響。

彥斯-達姆博士說:「我認為不應單獨寄予電子政府過高的期望。當然,電子政府有助於法律條令在網上的及時公開。過去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新的法律條令才能下達到普通公民或企業,現在則白紙黑字地出現在網上。隨著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當然可以幫助抵制裙帶關係和腐敗現象。」

不過,張俊華博士對此的看法比較樂觀,他認為,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最終會推動中國的民主化進程。

「實際上,這裡有兩個完全不同的發展方向。一方面,網際網路本身的功能就決定了它有可能使得監視更容易。如果各個政府機構都聯上網,甚至聯到可以電腦化的老百姓的金卡上。那麼,中央政府,包括國家安全機構對地下面的監控就會大大加強。但網際網路還有一種分散型的功能,不管政府上網,還是設立其它網站,都會使人們眼界更開闊,更有可能獲得其它的訊息。我個人認為,向自由民主方向的發展一定會更快一些。這是兩個不同發展方向的一種競爭。」

2003:日本政務完全電子化

美國、新加坡、日本、台灣、香港等都是目前世界上電子政務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美國要求聯邦機構最遲在2003年全部實現電子政務。日本提出在2003年實現電子政務,完全用電子化手段處理各種行政事務。而香港的目標是在2003年底前為90%適合電子化的公共服務提供電子服務選擇。

中國的目標與現實

而中國政府在"十五計劃期間,也為電子政務的建設制定了目標,即形成標準統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務訊息網路平台,逐步實現同層次和上下級政府機構之間的訊息交換和訊息共享;與電子政務相關的法規和標準付諸實施,電子政務體系框架和安全保障體系初步形成等等 。

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電子政務的性質和功能存在不同。比如在有著特殊政治背景的中國。對發達國家來說,電子政府只不過是對現在工作的一種補充,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電子政府還有著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張俊華博士以中國為例進行了分析。

「比如說要普及電子政府,就要求政府工作人員具有比較高的教育水準。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來看,政府官員這方面的教育水準很長時間並不是很高的。對所有發展中國家來說,都有一個老練化和專業化的過程。中國共產黨便正處於這個過程當中。」

各級政府機構各自為政

張俊華博士指出,中國電子政務面臨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各級政府機構各自為政,阻礙了聯網的順利實施。

「還有聯網問題在中國體現比較突出。比如說在德國,已經形成了一個聯邦制的組織和法律基礎,不存在每個地方政府都像一個小王國一樣。但在中國,每一個部門都可以像一個小王國一樣。電子政府意味著訊息公開、訊息交流,但是很多所謂的小王國,從縣一級、省一級、甚至部委之間,都不太願意把網聯接起來。這是中國從事電子聯網的人面臨的巨大任務。」

不過,不論發達還是發展中國家卻都面臨的以下共同的問題:

「第一,引進電子政府本身意味著提高效率,人員的減縮,而對每一個政府來說,減縮人員都是一個比較頭痛的事情。第二要再培訓,這意味著技術水準的提高,工作人員必須具備比較高的工作能力,從這方面來說,政府機構是有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