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馮德萊恩教馬克宏「勇氣」

2023年4月4日

《南德意志報》評論道,法國總統在前往北京之際,幾乎顯得有些天真,不過,他的著眼點可能是經濟利益。評論說,好在歐委會主席在對華政策上找到了清楚的言辭。

https://p.dw.com/p/4Pgho
圖為2022年1月,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宏會面。
圖為2022年1月,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宏會面。圖片來源: Michel Euler/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題為「馮德萊恩可以教教馬克宏如何更有勇氣」(Von der Leyen kann Macron mehr Mut lehren)的評論寫道,法國總統邀請了歐委會主席共同前往北京,不知他現在後悔了沒有?


文章寫道:「該如何與中國打交道?如今共同抵達北京的這兩個人,代表這兩種不同的思路。馮德萊恩上周才發表了對華政策的原則性講話,內容清晰、令人耳目一新,並且不存幻想。這樣的話讓人等了很久了。」

文章寫道,馮德萊恩提出了幾個重點:「是的,我們應當繼續與中國對話和進行貿易,——但我們必須認識到風險,並盡快減少戰略上的依賴性。歐洲必須展現更多勇氣。前提是:首先必須瞭解中國,並且明確指出中國早已不再是』改革開放』的國家。」

文章指出,習近平領導下的新政權以絕對控制、國家安全和創造新的世界秩序為目標。「這個政權有意識地選擇俄羅斯作為與美國角逐的長期夥伴,其歐洲政策的首要目標是:分裂歐美。」

與此不同,馬克宏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則看上去仍相信習的烏克蘭和平努力是可以嚴肅對待的,「即便是習近平與普丁在莫斯科稱兄道弟之後」。文章寫道,這或許是個策略,至少可以嘗試用習自己的話來約束他。「但也有可能,馬克宏再次高估了自己,就好像他在烏克蘭戰爭前還曾與普丁進行過數小時毫無成果的談話一樣。他沒有認出對方的本質和意圖,對於中共恐怕也是如此。」

評論最後寫道:「這至少是部分的天真,無論是虛是實,都為肖爾茨、馬克宏這樣的政府領導人提供了一個很大的好處:在這樣的遮掩下,就可以相對不受打擾地繼續』生意如常』。馬克宏與肖爾茨11月一樣,都帶著重要的企業家隨訪。」

China, Beijing | Emmanuel Macron und Xi Jinping
馬克宏上次訪華是在2019年11月圖片來源: 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沒有美國不行


《世界報》題為「歐洲手中有什麼可以把習拉過來」(Was Europa in der Hand hat, um Xi auf seine Seite zu ziehen)的文章提出了一個問題:歐洲如何能改變中國的想法?


文章寫道:「這也包括如何在烏克蘭戰爭上說服中國接受西方的立場。因為,北京迄今沒有對俄羅斯的這場侵略戰爭作出譴責。習3月中旬前往莫斯科,但拒絕之後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對話,儘管歐洲領導人發出邀請並施加壓力。馬克宏和馮德萊恩如今想要改變他的想法。」
 
文章寫道:「歐洲議會中國小組主席比蒂科夫(Reinhard Bütikofer)提出質疑。他對《世界報》說:』馬克宏高估了自己而低估了習近平。』」比蒂科夫表示:「要阻止中國向俄羅斯輸送武器,只能在所有支持烏克蘭的國家緊密合作之下才能實現。」美國的角色至關重要。比蒂科夫認為,要把習拉到法國或歐洲這邊,不會成功。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