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從不相容到合作

文山(摘編)2015年11月23日

德語報刊關注了中國面臨的經濟轉型以及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合作。

https://p.dw.com/p/1HApu
BASF Katalysator schont die Umwel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obs/BASF SE

(德國之聲中文網)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中國經濟奇跡還沒有遠去"為題,認為今後中國經濟將更加依靠消費,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將增大其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本年度最讓投資者擔心的話題莫過於中國的經濟形勢。長期以來,中國經濟都被認為是全球增長的引擎。而在過去的幾個月間,中國經濟明顯疲軟。瑞士企業也能從訂單減少中體會到這一點。瑞士的經理們都在抱怨中國業務不再像以前那樣興旺。但是,中國經濟的降溫到底有多快?這一疲軟期又將持續多久?"

文章接著指出,中國經濟正面臨著轉型,這其中就蘊藏著機遇。"中共有著雄心勃勃的經濟規劃。工業與訊息化部長苗圩希望,到2025年前,中國的工業化程度可以達到德國以及日本在工業化起步時的水準。按照這一構想,中國應當成為全球十大生產基地之一。由於薪水成本逐年上升、勞動力日益緊缺,一些省份已經宣佈將促進機器人取代人工。分析人士指出,中共希望引入基於網路的生產模式,並為此購買國外的技術。"

《新德意志報》則將目光投向了東南亞,注意到中國正在當地積極活動,建立了瀾滄江-湄公河對話合作機制。

"新生的嬰兒'瀾滄江-湄公河對話合作機制'在昆明睜開了眼睛。六個沿岸國家的外長上星期首次正式會晤。這一合作機制囊括了從定期峰會到具體技術層面的多項內容。"

"該機制的內容包括加強在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三個重點領域的合作。同時,還將進一步促進民眾間的直接交流。78個旨在改善跨境基礎設施、擴大合作生產的具體項目將是經濟合作的初步成果。同時,合作機制還兼顧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並共同抗擊貧困。為實現這些目標,簽署國將從國際機構以及開發銀行獲得資金。"

Wasserkraft Mekong
瀾滄江上的雲南漫灣水電站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

"在這一新合作平台中,中國則以領導者的姿態出現。儘管泰國多少還在堅稱合作機制是他們的主意,但是北京方面卻全力、有針對性地操辦此事,沒有人會懷疑中國的野心。以大國為核心的合作體系更容易掌控;而分析人士指出,之前的合作平台總是全面排除政治合作。這有可能是歷史的原因。曾經不相容的政體,逐步從共存走向合作。現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將中國、寮國、越南這三個名義上依然是共產主義的國家與中間政黨執政的柬埔寨王國、剛剛民主覺醒的緬甸以及軍政府統治的泰國拉到了一起。"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