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付之東流

文山(摘編)2016年7月12日

南海仲裁案裁決結果周二公佈,認定中國在該水域不具備「歷史性權利」。德語報刊紛紛就此事發表評論。

https://p.dw.com/p/1JNtp
Südchinesisches Meer Woody Island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 Media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日報》以"給北京的一記耳光"為題,認為中國現在也成為了一個傲慢的大國,只在對自己有利的時候認可國際法。"固然,仲裁法庭是否對此事具有管轄權,在國際法層面存在爭議。即便在這起案件中,北京的立場並非一無是處,但是中國卻是以強國的形象在同弱小的菲律賓進行權力的較量。在當地的較量中,中國可能勝出,但將付出巨大的代價。這並不明智。小國菲律賓現在從巨人中國手中贏得了一分,而北京則挨了一記耳光。這有可能導致中國立場更加強硬,北京也總喜歡強調自己是美國遏制中國政策的受害者。但是,現在其實有必要轉變一下思路。"

作者接著指出,對於崛起的中國而言,南海爭端其實是一場同美國的地緣政治較量,目的是將美國軍事力量排擠出南海地區;在這一過程中,北京無視鄰國的利益,導致後者投向華盛頓的懷抱,而非以相互妥協的態度建立互信。"偏偏是美國,這一從來在南海地區無所顧忌、也至今沒有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國家,現在可以扮演起海上自由捍衛者、甚至國際法捍衛者的角色。這一現實,也意味著中國在該地區的失敗。"

China Spratly-Inseln Luftaufnahmen von chinesischen Radar-Anlagen
中國是否會出於報復,再擴建幾個島礁?圖片來源: CSIS Asia Maritim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DigitalGlobe

奧地利《新聞報》則以"這樣的中國不會被視為領導全球的大國"為題,評論指出:"北京想通過不承認裁決的方式,開啟一個先例:違背一個如此強大國家意願的裁決,是無法有效執行的。而裁決之後中國作出怎樣的反應,則能顯現出中國的發展方向:究竟是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領軍國家,還是成為一個會以單邊手段對付鄰國的超級霸權。如果中國總是強調強者的權益,那中國人在亞洲地區就無法受歡迎,反而會讓美國人以保護者的身份來到亞洲的競技場。"

《法蘭克福匯報》則以"北京挨了一記重擊"為題,評論指出:"對於菲律賓而言,這次裁決結果是一個重大勝利。對於中國而言則是一記重擊。裁決說明,沒有國家可以凌駕於國際法之上,就算是大國或者軍事強國也不行。而在裁決之後,艱難的時刻才剛剛開始。北京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簽署國,因此該裁決也對其具有效力。但是,仲裁庭並沒有任何手段能夠落實裁決。而且,北京政府從一開始就明確表示不會接受裁決。中國現在更可能以激化爭端的方式進行回應,比如再擴建一個島礁,或者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

作者筆鋒一轉接著指出,裁決其實也釋放了一個訊號,"不僅僅是針對中國,也針對那些現在感到更有底氣的鄰國。中國現在被視作是故意蔑視國際法的國家,但對於北京而言,國家利益始終比國家形象更為重要,在領土與主權問題上尤為如此。"

德國《商報》的評論則寫道:"北京希望,東南亞鄰國能夠將其視為開放的經濟大國。通過'一帶一路'、亞投行等項目,北京將為周邊地區進行投資。但是,在領土爭端中的強硬語氣,讓上述努力付之東流。海牙仲裁庭公佈裁決結果後,北京方面的反應再好不過的體現了這一點。對於北京而言,這樁仲裁案可謂是雙重失敗。"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