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國的弱點就是印度的機會

2022年12月23日

《法蘭克福匯報》關注了重修舊好的中國和澳洲,在經過了三年多的緊張關係後,兩國的外交官員終於再次見面。 《商報》則指出,印度要追上中國並非易事,但目前的情勢對印度相當有利。

https://p.dw.com/p/4LNM2
印度總理莫迪(左)和中國總理李克強2015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與聯合新聞發布會(資料照片)
印度總理莫迪(左)和中國總理李克強2015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與聯合新聞發布會(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AXPPP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題為《冰凍的兩國關係逐漸融化》的評論關注了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本周的中國之旅。文章開頭寫道:「澳洲外交部長周三對中國的訪問,是三年來澳洲内阁成員的首次訪問。在此之前,澳洲的部長們已經有好幾個月無法與中國的同行取得聯繫,政府層面的冷淡態度只是北京為懲罰澳洲的顽固而採取的諸多措施之一。」

「當澳洲成为第一個排除中國製造商5G網路的國家時,人們的不滿情緒開始升溫。澳洲还对中國商人、協會、學生和媒體的活動提出質疑,並通過法律遏制『外國勢力』干涉。最後,澳洲时任總理莫里森呼籲對新冠病毒展開溯源調查,此言一出引起北京強烈批評。」

文章繼續寫道:「出口消費品的澳洲贸易商尤其對於此事的體會最為深刻,他們自從那時起就再也無法將葡萄酒和龍蝦銷往中國了,另外連大麥和牛肉的出口也受到限制。接著,中國向坎培拉政府提交了一份由14個要點組成的清單,其中包括澳媒的『敵對』報導,指責澳洲政府在這些方面『毒害雙邊關係』。當時被捕的澳籍華裔作家楊恆均以及澳籍前中國官媒主播成蕾至今仍被拘留在中國。

不過,中澳緊張情勢似乎在最近有所好轉。評論指出:「這次的外長訪問,延續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澳洲新任總理阿爾巴尼斯在G20峰會期間會晤時所開啟的相敬如賓的關係。在印度尼西亞的渡假島上,習近平做出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幾乎滿足了各方的要求。他只在攝影機前批評了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觀察家們猜測,繼澳洲之后,加拿大現在可能是下一個受到中國冷落的國家。」

回到中澳外長的會晤,文章稱:「黃英賢呼籲北京取消貿易限制,還提出了人權問題以及兩名被拘留的澳洲人的案件。坎培拉特別關注的是,澳洲外交官目前無法接觸到被拘留者。由於新冠疫情蔓延,中國當局禁止外國被拘留者進行領事訪問。這也表明,距離兩國恢復到『正常』關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澳官員本周見面時討論了人權、貿易和全球規範等議題
中、澳官員本周見面時討論了人權、貿易和全球規範等議題圖片來源: AUSTRALIA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REUTERS

《商報》則關注了同為人口大國的印度是否能成為中國的競爭對手,《中國的弱點就是印度的機會》一文的作者認為,在中國經濟放緩之時,也是印度有望迎頭趕上中國的最好時機。

「印度希望憑借該國歷史上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取得突破,朝著成為高科技國家的方向邁進。台灣電子公司富士康與印度合作夥伴斥資近200億美元,希望在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建立該國首批半導體工廠。」

文章寫道:「印度總理莫迪在最近對行業代表的一次講話中說:『印度正在成為一個全球製造業中心。』莫迪政府決心為此創造一個積極的環境,提供約250億美元的針對性補貼給十幾個優先行業。他的計劃很明確:他想把自家打造成新世界工廠,並且希望西方對中國日漸加深的疑慮會成為他的助力,使印度成為能夠替代中國的一個重要角色。發展晶片產業是該計劃中最具企圖心的部分。此外,擴大智慧型手機生產以及太陽能和電池行業也列入該計劃之中。」

蘋果公司預計把部分生產線從中國移往印度等國家
蘋果公司預計把部分生產線從中國移往印度等國家圖片來源: Sankhadeep Banerjee/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觀察家們認為,從長遠來看,這一趨勢將繼續下去。印度除了具有市場吸引力,其良好的經濟形勢也很誘人:亞洲開發銀行預測今年印度的增長率為7.0%,明年為7.2% -- 憑借這一點,該國可能不僅會超過中國,甚至有機會在2023年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但是,印度要追上中國並不容易。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的數據,2021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是印度的三倍。專家認為,印度還不是新世界工廠,但正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