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辦精英大學:支持者如是說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月15日

新年伊始,社民黨領導層提出要辦德國的「精英大學」。雖然德國的「哈佛」或者是「牛津」還是水中月鏡中花,但是德國人已經為「精英大學」爭論得面紅耳赤。本網採訪了「精英大學」的支持者和反對者。今天發表的是對德國國際大學的女院長海德.齊格勒的採訪,她的見解可以說是正方意見的代表。

https://p.dw.com/p/4Zaj
德國國際大學院長海德.齊格勒贊同大學收費

德國之聲(以下簡稱DW):德國其實已經有「精英大學」了,譬如說您領導的在布魯赫塔爾市的國際大學。您的大學為什麼比別的大學要好?

海德.齊格勒(以下簡稱HZ):我們大學的最突出的特點反應在教學輔導上的師生比例。在我們的碩士課程,師生比例是一比三,學士學位課程的師生比例是一比五。在我們的每學年三學期裡,師生的關係很密切。我們遵從洪堡的教育理念,將教學與科研聯繫在一起。我們的教師同時也是優秀的研究者,我們的學生是經過嚴格挑選的。數量和品質都得到保證,才能孵化「精英大學」。

DW:著名的私立大學斯圖加特管理與技術學院因為財政困難被迫從大學降格為進修學院。您的大學也陷入財政困境,因為今年州政府對你們不再提供財政支持。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HD:我必須先聲明,我們大學絕沒有陷入財政危機。不收學費,精英大學就無法生存,因為這樣的大學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而人力資源是最大的成本。另外,收取學費還有鼓勵進取的作用:學生作為「顧客」有權要求教授更加認真投入,同時學生自己也因為交了錢,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

DW:「精英大學」的問題是不是就是一個經費的問題?

HD:不是這樣的。我認為,我們這裡談論的「精英」指的是「成就精英」。我們的畢業生希望將來工作成績得到認可,並得到相應的回報。而在德國社會,人們談到「機會平等」時,腦子裡想的不是每個人的發展起點,而是想盡辦法阻止別人通過努力獲得更大的機會。所以,我們的最優秀的大學畢業生都流失到了國外。其實,這些流失的人才並不是為了錢,國外的薪水水準大都比德國要低,而是因為哪裡的社會風氣更適合於這些人發展。

DW:如果要把柏林的洪堡大學打造成一個「精英大學」,您認為這需要多長時間?

HD:我認為有這樣幾個因素會起作用:一是要允許大學收學費,二是要允許大學自己挑選學生,三是按照教學與科研水準高低來支付教授的薪金,四是邀請到本國或國際上的著名教授任教,必要時政府在財政上給予支持。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大概還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把洪堡大學打造成一個培養精英人才的大學。

DW:德國在大學教育上的公共支出自1980年以來實際減少了15%。現在,大學生抗議大學條件太差,您認為建立「精英大學」是德國大學教育的當務之急嗎?

HD:「精英」也是相對的。例如,一個地震專家在伊朗就是社會精英,而在德國就談不上。精英不能自上而下地創造,我們只能創造條件,讓那些有能力的人最大程度地發揮特長,為社會做出貢獻。精英就是產生於這些人當中。被稱得上是精英的人一般都有這樣的特點:他們知恩善報,社會對他們投之以李,他們就對社會報之以桃。

DW:「精英大學」是否有悖「機會均等」的社會原則?

HD:如果「機會均等」被正確理解的話,就不存在這一問題。「精英大學」的目的是為那些有天賦和勤奮的人提供機會,與此同時,這些人也必須願意在畢業後向大學、州或者是聯邦補交培養費。而且,總是有這樣的學生,他們的家長有財力並且願意送孩子到精英大學,因為人和人畢竟是有區別的,譬如說有的人長得就是更漂亮一點,更有天賦一些或者更幸運一些。政府保證起點的公平,這才是公平。就像百米賽跑,大家都被允許在同一時間內起跑,但是到達重點肯定有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