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計劃歸還被掠奪貝南青銅器

Annabelle Steffes-Halmer
2021年4月4日

德國計劃向奈及利亞歸還一批貝南青銅器。藝術史學家薩瓦(Bénédicte Savoy)就此向德國之聲表示,在處理殖民時期的掠奪藝術品方面,正呈現出一種「文化高牆倒塌」的態勢。

https://p.dw.com/p/3rQrf
貝南眾多藝術品之一:母後青銅頭像
貝南眾多藝術品之一:母後青銅頭像圖片來源: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Ethnologisches Museum/Martin Franken

(德國之聲中文網)貝南城位於奈及利亞西南部。近幾十年來,這個擁有250萬人口的城市「臭名遠揚」:它被視作販賣人口的中轉站。而在幾個世紀前,它曾是貝南王國的一部分——一個以珍貴青銅製品而聞名的繁華貿易城市。歐洲很多大型博物館中展出的「貝南青銅器」就來自這裡。今年秋季,柏林新建成的洪堡論壇大型博物館的開幕式展覽上也將重點展出一批貝南青銅器。

在如今的貝南市,人們依舊運用700年前傳統方法鑄造青銅器。奧薩魯古‧奧昆達耶(Osarugue Okundaye)出生於銅鑄公會所在的伊貢街(Igun Street)。和他父親年輕時一樣,他也學習了這項手藝。祖先的藝術作品在奈及利亞境外讓他倍感憂傷,他說:「這些青銅器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它們象徵著尊嚴、國王的尊嚴。如果有一天它們能回這裡,我會很高興。但我對此並不樂觀。」

1897年,哈裡‧羅森(Harry Rawson)上將率領1200名精兵發起了懲罰性遠征
1897年,哈裡‧羅森(Harry Rawson)上將率領1200名精兵發起了懲罰性遠征圖片來源: CPA Media Co. Ltd/picture alliance

貝南市的被盜遺產

1897年,英國人攻佔貝南城,稱其為「懲罰性遠征」。他們流放了相當於國王的「歐巴」(Oba),放火燒城,大肆破壞,並掠奪了數千件藝術品,包括3500至4000件青銅器。 其中約1100件最終被收藏在德國,僅柏林就藏有440件——世界上第二大貝南青銅器收藏。他們的收藏是合法的,但不合理,因為這些藏品上沾有血跡。

1897年大屠殺後不久,當時的貝南王國就要求返還這些青銅器;如今的奈及利亞自1960年獨立以來,也一直在為拿回這些珍貴文物而努力,至今未果。 最近,在青銅器問題上,又發生了一場尷尬的外交糾葛。但自今年年初以來,這場錯綜複雜的爭論終於有了進展:德國外長海科‧馬斯(Heiko Maas)呼籲正視殖民史,並公開表示支持具體的歸還文物計劃。德國文化部部長莫尼卡‧格魯特斯(Monika Grütters)委託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主席赫爾曼‧帕辛格(Hermann Parzinger)為那些藏有來路不公的藝術品的博物館制定相關策略。

薩瓦:"這是令人振奮的"
薩瓦:"這是令人振奮的"圖片來源: Thilo Rückeis/picture-alliance

轉變在即

貝內迪克特‧薩瓦(Bénédicte Savoy)表示:「我認為我們正在經歷一種『文化高牆倒塌』。」這位藝術史學家被認為是全球研究被掠奪藝術領域的最重要學者之一。五年來,人們的藉口一直都是:這些藏品是合法獲得的,它們要作為歐洲歷史的見證者而示人,薩瓦繼續說道:「但是人們突然改口:當然,我們會歸還,我們會組織安排,我們開會討論。這是令人振奮的。它真的會成為現實。」

不管怎樣,洪堡論壇已經在為沒有貝南青銅器原件參展的情況做準備了:「我們正在考慮是應該留空展位並配上說明文字,還是應該展出我們所擁有的複製品,」洪堡論壇民族學收藏負責人喬納森‧費恩(Jonathan Fine)解釋道: 「作為一個策展人,經歷全球變化並試著把一個展覽視作對話的一部分,真正敢於讓觀眾參與到正在發生的變化中去,是非常激動人心的事情。」

貝南城的國家博物館是奈及利亞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貝南城的國家博物館是奈及利亞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圖片來源: DW/Katrin Gänsler

誰應該將藝術品歸還給誰?

使人們參與其中,變化才會真的發生。包括440件青銅器在內的藏品並不屬於洪堡論壇,而是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後者雖然已經表示應該 「將歸還視作一種選項」,但最終的問題是這些藝術品應該歸還給誰。還給貝南皇宮還是奈及利亞政府?抑或是貝南城的國家博物館?還是計劃於2024年在該市建成的「西非藝術博物館」?德國外交部文化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戈爾根(Andreas Görgen)有意與該博物館開展兩國博物館之間的合作。

「貝南對話小組」(Benin Dialogue Group)負責被掠奪文物的歸還工作。德國博物館的負責人和奈及利亞的代表通過該小組進行溝通。「貝南對話小組」自2010年以來一直在努力就歸還文物爭端進行「平等對話」。奈及利亞駐德大使尤瑟夫‧塔格(Yusuf Tuggar)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批評該小組說,在最近一次對話中,他們希望把這些青銅器以永久借貸的方式歸還奈及利亞。「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塔格指出:「這不是法治,也不是善治,更不是國際最佳做法。」這位大使不僅要求歸還貝南青銅器,還呼籲歸還1930年代在奈及利亞伊費(Ife)發現的伊費青銅器,以及其他諾克(Nok)文化的藝術品。

殖民屈辱的標誌

這場高度情緒化的討論所涉及的遠不止是單純的藝術品回歸問題。這些青銅器已經成為殖民屈辱的標誌。對一些人來說,它們甚至是殖民結構繼續存在的證據,埃默裡‧迪亞班扎(Emery Mwazulu Diyabanza)就是其中一位。2020年夏天,這名剛果活動家在巴黎的布朗利河岸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偷走了一根非洲葬柱,並在社群網站上分享了他的行動,引發關注。隨後,他被告上法庭,但「僅需」繳納1000歐元罰款。這可能是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懲罰,旨在震懾企圖效仿者。

2020年,隨著迪亞班扎的出現代表著一種全新的聲音。這不是一個政治家、科學家或博物館的觀眾在發言,而是一個生活在巴黎的剛果人在代表非洲僑民發聲。迪亞班扎向德國之聲解釋,他和他的泛非團隊「團結、尊嚴和勇氣」也計劃在德國採取行動。這位活動家觀察到:「德國公眾在歸還問題上存在分歧。許多人都不再願意被人與這些令人發指的罪行聯繫在一起。」

Nigeria Lagos | Oyenike Monica Okundaye, Galerieinhaberin
畫廊老闆歐坤達耶:「我們藝術家必須創造新的東西!」圖片來源: Oyenike Monica Okundaye

奈及利亞充滿活力的藝術圈

迪亞班扎並不是唯一一個渴望有新開端的人。奈及利亞藝術家奧耶妮可‧歐坤達耶(Oyenike Monica Okundaye)也想與過去和解,只是其方法與奈及利亞大使塔格和活動家迪亞班扎的截然不同。歐坤達耶說:「我們不需要拿回藝術品。如果它們留在歐洲的博物館裡,我們那些不能返回奈及利亞的孩子們也可以欣賞它們。」歐坤達耶在拉各斯(Lagos)經營著該地區最大的藝術畫廊。 超過5000名奈及利亞藝術家在她的畫廊裡辦過展覽。

她接著指出:「我們的文物在世界其它地方的博物館裡代表著我們的靈魂和國家。這是好事,但我們藝術家也需要創作新的作品讓人看到。」 這場長達數十年的關於賠償和身世的爭端將如何發展,以及何時才有定論,尚有待觀察。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