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經濟對中國呈現前所未有的高度依賴

2023年2月10日

德國從中國購買的商品越來越多,但是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卻增長緩慢。德國經濟研究所(IW)認為這是一種危險的發展趨勢,「一旦台海出現軍事衝突,德國經濟就容易受到敲詐」。

https://p.dw.com/p/4NKxA
德國聯邦統計署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德國總共從中國進口了1919億歐元的商品,比2021年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德國聯邦統計署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德國總共從中國進口了1919億歐元的商品,比2021年增加了近三分之一。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P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國,但是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IW)做出的最新研究,德國經濟對中國出現前所未有的高度依賴。德國對華貿易逆差越來越大。

德國聯邦統計署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德國總共從中國進口了1919億歐元的商品,比2021年增加了近三分之一。德國主要在中國購買電子產品、紡織品、機械以及化工製品。而德國對華出口則只增長了3.1%,出口額為1070億歐元。德國對華貿易的逆差為840億歐元。貿易逆差同上一年相比增長了一倍之多。

德國工業怎樣依賴中國?

「全速朝向錯誤方向發展」

德國經濟研究所發出警告:德國正在加大對中國的依賴性。該研究所經濟學家馬特斯(Jürgen Matthes)表示,現有的數據應引起人們的警惕。他指出,德國對華貿易正在「全速朝向錯誤方向發展」。

對中國商品的進口依賴性對德國而言將是一種地緣政治風險,馬特斯強調說,一旦台海出現軍事衝突,德國經濟就容易受到敲詐,所以德國要找到一條自我解放的道路。

德國聯邦財政部長林德納周五(2月10日)也在推特上表示,中國和德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關係是一個「危險的發展」。他指出,俄羅斯就是一個警戒性的例子,「為了避免對中國產生更大依賴,我們必須盡快轉變思路,與擁有相同價值觀的夥伴國家實現更多的自由貿易」。

政治壓力

德國經濟研究所批評中國企業因為獲得大量政府補貼因此可以廉價銷售商品。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努力使自己減少對西方進口產品的依賴,加強在國內的生產。

此外,中國政府正在對德國在華子公司施加越來越多的政治壓力,要求它們將中國公司納入其供應鏈中。

中國歐盟商會:在華歐企面臨著「日益政治化的商業環境"

(德廣聯、路透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