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歐盟對中國紡織品設限不應操之過急

2005年5月11日

德國聯邦經濟部長克萊門特昨天在布魯塞爾表示,柏林方面要等待歐盟委員會的調查結果公佈之後才能就是否對中國紡織品採取「特殊保護」措施發表意見,但是德國不贊成將貿易衝突擴大化。

https://p.dw.com/p/6dBV
「狼」來了?圖片來源: AP

所謂「特殊保護」是指在遇到某類商品進口激增時,進口國家或經濟體可採取包括限制進口在內的一系列緊急貿易控制措施。根據相關規定,歐盟已經啟動的「特保」調查期不得超過六十天,在此期間歐盟將與中國進行非正式磋商。如果調查結果顯示這些紡織品進口數量的激增對歐盟成員國造成「市場擾亂」,歐盟將在世貿組織框架下與中國進行為期九十天的正式磋商。在正式磋商無果的情況下,世貿組織將允許歐盟對中國紡織品進口啟動「特保」措施。

克萊門特強調說,德國將採取謹慎的態度與北京方面協商,但是不會不顧歐盟的決定而單獨行動。他還表示,德國紡織業在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在市場全面開放的壓力下,歐洲一些國家的紡織業沒有及時進行結構調整。「當然,偽劣商品堅決要被阻止在歐盟市場之外。」 克萊門特對其他國家提出的市場保護要求表示理解。

今年年初大規模進口禁令取消之後,中國紡織品進入歐盟市場的數量大幅提升,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希臘向歐盟提出應該對中國紡織品出口進行限制的要求。為此歐盟委員會4月28日正式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九類紡織品發起「特殊保障」調查,以決定是否對這些紡織品採取「特保」措施。歐盟委員會在結束對四月和五月的調查之後將提出保護措施的建議,屆時歐盟成員國需要同中國方面協商並對保護措施的實施進行表決。

歐盟「三駕馬車」外長、歐盟輪值主席國盧森堡外交大臣阿塞爾博恩、歐盟委員會對外關係委員瓦爾德納和候任主席國英國外交大臣的代表5月11日至12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在此期間,雙方將試圖通過對話的形式就保護歐洲紡織工業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法。

北京方面稱,今年第一季度對歐洲的產品出口總量只增長了34%,紡織品的出口量增長只有24%。中國外交部一位官員說,歐盟一些國家沒有為取消限額做好準備,歐盟應該加快自己的紡織工業調整,而不是立刻採取保護措施。歐盟委員會對外關係委員瓦爾德納承認,中國的紡織品出口應該允許以一個正常的速度增長。他強調說,如果中歐雙方通過協商可以找到一個共同的解決辦法,硬性的保護措施對歐盟來說當然是多餘的。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