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從漫畫事件看全球化的影響

2006年5月9日

丹麥漫畫事件引發的世界穆斯林暴力抗議風潮早已平息,這一事件表明,在全球化發展到如此程度的今天,任何訊息和交際都超越了國家和民族的界限,一下子就能傳遍全世界,這就需要全球具有不同價值觀念的人們遵循共同生活的準則。

https://p.dw.com/p/8S1f
巴基斯坦穆斯林抗議醜化默罕邁德的漫畫圖片來源: AP

上周周末,來自歐洲、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學者聚會柏林國際文化宮,討論在全球化形勢下,全世界的個人和不同社會應該如何和平共處的問題。東方學家法裡什·諾爾在分析這次世界穆斯林抗議活動的背景和影響時說,象企業一樣,政治和宗教團體也利用全球化這一工具及其所提供的可能性。九十年代時,西方流行把印度教的聖靈印製在汗衫或鞋子上,此事引起了保守的印度教教徒激烈反應,他們號召抵制西方商品。但這一活動沒有成效,因為與穆斯林相比,印度教徒沒有散居在全世界各地。

1998年,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哈托下台後,當地的民族主義分子藉口華裔商人與蘇哈托狼狽為奸,大肆襲擊華人的商店和住房。人數居於劣勢的印尼華人通過網路通報了印尼暴徒的暴行,很快獲得了世界華人的支持。令人注意的是,這種支持並不是來自中國本土,而主要來自澳洲、加拿大、美國等有大量中國移民的國家。在全球華人的抗議聲中,印尼的排華暴行很快得到了制止。這起事件說明,在全球化的今天,同一民族、政治或宗教團體可以很快在全世界組織起來,掀起一場波瀾壯闊的運動。

而八十年代中期,英籍作家魯什迪發表涉嫌醜化穆斯林的「撒旦詩篇」後,過了一年半的時間,全世界才出現了抗議風潮。但此次從丹麥報紙刊登漫畫到全球穆斯林行動起來,僅有幾個星期的時間。

法裡什·諾爾認為,此次穆斯林抗議風潮的直接原因當然是醜化伊斯蘭教先知默罕邁德的漫畫,但後來的形勢發展卻脫離了抗議的動機,更多是為了在全球競爭中立足,為了團結更多的穆斯林。法裡什·諾爾說,他注意到,伊斯蘭團體在私營經濟中站穩了腳跟,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已經與世俗的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形成了直接競爭。伊斯蘭團體經營銀行、旅館、私立學校和私立醫院,他們發出的訊息是,穆斯林可以自給自足,必須面對西方世界保護自己的經濟和產品。法裡什·諾爾認為,如此看來,漫畫風波與穆斯林的宗教情感關係不大,更多卻是為了在全球化的世界經濟中獲得市場份額而進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