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州長科赫推出「中美軸心論」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7年1月4日

新年伊始,德國黑森州長科赫發出驚人之語:「一個北京華盛頓軸心對歐洲來說並非不危險。」儘管他接受時代周報採訪時,長篇大論基本上談的是德國接掌歐盟主席國後的歐洲與德國內政問題,但許多媒體突出抓住他的「中美軸心論」。標題:「科赫警告注意中美軸心」,甚至是:「中國-美國:新的『邪惡軸心』?」德國之聲記者報導與分析如下。

https://p.dw.com/p/9eV3
檔案圖片:科赫(中間站著那位)正在與梅克爾交談圖片來源: AP

科赫是怎麼說這個新「軸心」

被不少媒體突出轉載的科赫那段話是:「歐洲必須是一個團結一致的、堅決行事的、尤其是有行動能力的力量區域,一個美國將來仍將扮演核心角色的多極世界上的強大夥伴。但我們歐洲人必須接通與其他人之間的神經鍵,因為一個北京-華盛頓軸心對歐洲來說並非不危險。」

他還說,因此,歐洲和德國政策的中心目標應該是讓歐洲變得盡可能的重要,以使沒有任何軸心可以缺了我們。「我們處在一個歐洲人非常重要的世紀裡,我們今天必須注意,讓我們在美洲大陸(這明顯地不止是一個美國)和亞洲之間的磁場中不被忘卻。」

他談歐美關係和中印經濟的意義

時代周報記者問,歐洲人可以利用美國地位之受損增加一些份量嗎?科赫的答覆是:「這是一種一日政治看問題方式。今後20或30年裡是沒有選擇的:要把世界的許多領導責任放在美國身上。我認為,如果美國能夠重新定義與歐洲的聯盟,它能從中獲得很大好處。歐洲人拿不定主意,他們是否應該把美國看得那麼重要,美國人也拿不定主意,他們是否應該把歐洲人看得那麼重要。我看,這將是下一個10年裡最扣人心弦的問題之一。」

時代周報記者問,面對象中國或印度這樣有著巨大經濟爆炸力的國家,您是否有時對歐洲能夠跟得上這種競爭有所懷疑?科赫的答覆是,不應該低估歐洲在工業和技術方面的經驗、現代歐洲社會的創造力和社會穩定性,「出於這個原因,中國或者印度的每一個經濟進步都讓我高興,因為我把這些國家看成增長的市場。我們在這方面經歷的是歐洲必須參與,也完全能夠從中得益的重大轉折。假如歐洲將來在重要的經濟政策問題上能夠更清晰地以一個聲音說話,我不明白,為什麼這種全球爆炸力就應該讓我們失去勇氣。」

中美軸心存在嗎?

筆者認為,科赫州長並非信口雌黃,他這話顯然是「時代印象」的產物,作為一種擔憂,或者一種前景觀,甚至可以說不乏洞察力。

中國經過將近30年的持續高速經濟發展,從21世紀初開始走出了韜光養晦。誰都看得出,中國已經不甘心做一個日本式的純經濟大國了。這兩年來,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形勢更是明顯:幾乎什麼大事都少不了中國。伊朗核爭議,美國還要看中國態度,這幾天伊朗代表還單單去北京密談。北韓核爭議就更不用說了,美國人和其他人一直認為中國是關鍵,而中國也確實空前地努力起來。遙遠的非洲,中國一招手來了三十多個國家元首,引起美國和歐洲極大擔憂。能源問題,世界市場問題,哪一個中國舉動不讓美國感到壓力?甚至以前人們常說的「美國的後花園」拉丁美洲,中國人也積極地去了,握手擁抱給錢簽協議。聯合國秘書長和世衛組織總幹事這兩個重要位置,美國也不得不看中國的態度。

言必談中國,已經成了一個事實。經濟周刊總編指出,梅克爾為今年八國首腦會議設的議題,基本上都是針對中國的,比如非洲問題(中國擴張);比如能源問題(中國不講原則);比如保護智慧財產權問題(中國仿冒嚴重);比如貨幣問題(人民幣匯率人為控制)。(見德國之聲中文網相關報導)

美國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正如科赫所言,在今後20或30年裡,這個情況不會有太大變化。但他為什麼說「20或30年」呢?顯然,他接受了許多人關於中國會在幾十年後趕超美國的預測。他沒說的是,那時可能就真的是美中兩強的時代了。

但是,現在已經存在「中美軸心」了嗎?科赫只是警告,並非說已經存在。只能說,有這種苗頭。美國許多大事找中國商量,世界上許多大事言必談中國,都是這種苗頭的體現。但是,總的說來,這還是一個多極世界,除了美國和中國,世界上畢竟還有仍然強大的歐洲,還有俄羅斯,印度,日本,等等。但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在許多事上不跟中國商量就會形成與中國的對抗,而且很多事可能因此而不成,這些說明,科赫的「理論」並非無中生有。

科赫對歐洲的擔憂是有道理的。歐洲總體上當然是強大的,經濟實力世界第一,英法兩國還是安理會常務理事(俄羅斯在西方一般不被視為歐洲)。但歐洲畢竟不是一個國家,在很多問題上正如科赫擔憂的,不能以一個聲音說話。伊拉克戰爭是個明顯的政治例子。在如何處理中國紡織品和鞋類等的問題上,歐洲分成南北兩大派。歐洲憲法的失敗,又表明很多歐洲人並不希望成為一個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真的有可能讓美國在很多問題上只是讓歐洲人來裝點門面,參與一下,表示友誼,而實質問題可能真的會更多地與中國去商量解決。也許,10年後,人們更多說的是「美中歐三角」,但實際上歐洲也可能只是掛名的,除非歐洲真的是能夠更大程度地實質性地統一起來。

在這些前提下,即使多少年後說「中美軸心」可能仍然有點言過其實,但歐洲人、世界其它地方人的這種感覺確實會存在的,而且可能會越來越強烈。而德國基民盟副主席、黑森州州長科赫提出這個「理論」,也許對世界政治觀察是有深遠意義的。(平心)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