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就事論事,並不一味譴責 ——梅克爾的關塔納摩言論不會損害美德關係

2006年1月10日

梅克爾上台後首次訪美之前, 公開批評美國在關塔納摩監獄的行為。為此她贏得了德國國內所有黨派的掌聲,歐洲媒體也給予肯定的評價。人們曾認為梅克爾將以跨大西洋關係作為外交政策的重點,竭力修復德國和美國因伊拉克而導致的分歧。

https://p.dw.com/p/7ln1
德國女總理梅克爾在電視中發布新年致詞。圖片來源: AP

如果美國總統布希認為梅克爾比她的前任施羅德好對付的話,那麼他就高興得太早了。梅克爾不是一個簡單的合作夥伴,這從她最近強烈要求美國廢除在關塔納摩的監獄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但同樣顯然的是,梅克爾也會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夥伴。梅克爾有戰略性思維,並不僅僅一味糾纏事實,而她最近的言論正反映了這一點。

早在美國外交部長賴斯去年12月訪問德國時,梅克爾就堅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即使在反恐時也必須堅持法治原則。這位女總理沒有在廣場上宣佈改變外交政策,也沒有在競選中對此提出批評,她對美國的首次指責卻是在二人會談時提出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她的關塔納摩言論只有一點令人驚奇;那就是德國公眾對此大吃一驚的反應。而布希肯定四周前就已經對此做好準備了。

此外,現在梅克爾的這些公開言論,在歐洲並非不言而喻或是已形成共識的見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她是第一位勇於對這許多事件明確發表立場的歐洲政府領袖,無論是關塔納摩監獄還是美國情報局黑獄。梅克爾只對具體事件開展批評,但對美國並不一棍子打死、一味地譴責和批判,也始終堅持德美夥伴關係 。以這樣的方式她能對布希也應付自如。

儘管德國前任政府因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而採取了堅決的反美立場,但梅克爾則更加講究實用主義。她就事論事地發表批評,但總體而言,並不排除德美之間的相互扶持。她認為:只有夥伴關係與合作才能解決衝突。沒有人會認為梅克爾是一個完全的反美主義者,她只是在努力獲取自己的空間。

梅克爾訪美前的批評言論再次擴展了她的政治空間。梅克爾載著公眾的強烈支持駛向美國,她此次的旅程絕不會傾覆。沒有人期待,美國政府會真正滿足梅克爾的任何一項要求,至少梅克爾自己這麼認為。為此她肯定會贏得贊許之聲,因為她公開批評美國。而布希會看到這樣一位女總理:在對美國提出種種批評之後,她依然堅持兩國之間的夥伴關係。而且她處於很強勢的地位——獲得歐洲的認同,背後有著政府多數和公眾的支持。

與她的前任相比,這樣的梅克爾能夠為德國在華盛頓贏得更多的機會。這對德國來說非常緊急和重要,因為在美國的外交政策中,德國已長期處於不被重視的地位,而在施羅德執政期間,美德關係一再陷入危機。

不管是反對恐怖主義,還是頂多可稱為半民主化狀態的俄羅斯的合作,還是伊朗核問題,所有這些問題,德國和歐洲與美國都應該相互合作,這樣會比排除美國或是反對美國更加容易獲得成功。但華盛頓期待歐洲夥伴即使不從軍事上,但也要從政治和經濟上支持伊拉克。梅克爾在訪美前期對這些事實都已瞭然於胸,因此她確定了這樣的戰略:努力修復德美關係,但不能對此付出太高的代價。